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诗句翻译
- 威王很高兴,在后宫置酒,召请滑稽师髡赐酒。
- “威王很高兴”:表示威王的情绪是愉悦的。
- “在后宫置酒,召请滑稽师髡赐酒”:描绘了威王为了庆祝或娱乐而设置酒宴的场景。
-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 “问曰”:表示威王提出了问题。
-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提问的方式直接表明了威王想了解滑稽师的能力范围。
- “对曰”:滑稽师的回应方式。
- “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描述了滑稽师的饮酒极限,即他可以一斗(约500毫升)就醉,也可以喝下一石(约1500升)就醉。
-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 “威王曰”:表示威王的回应。
- “恶能饮一石哉!”: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滑稽师能力超出常人的惊讶。
- “其说可得闻乎?”:询问滑稽师能否分享他的饮酒秘诀。
- 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韝鞠鯱,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 “髡曰”:滑稽师的解释和说明。
- “赐酒大王之前”:描述了滑稽师受到尊敬的场景。
-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展示了威王身边的警卫人员,加强了场景的庄严气氛。
- “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因害怕而饮酒的情景,也暗示了自己的谦逊和低调。
- “若亲有严客”:假设了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如果威王有尊贵的朋友。
- “待酒于前,时赐馀沥”:描绘了滑稽师为贵宾斟酒并享受剩余酒液的情景。
- “奉觞上寿,数起”:描述了与贵宾共饮时的频繁举杯和敬酒的动作。
- “饮不过二斗径醉矣”:再次强调了滑稽师的酒量,尽管他表现得似乎只是小酌。
-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 “若朋友交游”:描述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 “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喜悦。
- “欢然道故,私情相语”:描述了与朋友愉快交流、分享私生活的场景。
- “饮可五六斗径醉矣”:再一次强调了和朋友相聚时可以喝五六斗酒就能喝醉的情况。
-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 “若乃州闾之会”:指的是乡间的聚会场合。
- “男女杂坐”:描述了男女混合坐在一起的情景。
- “行酒稽留”:描述了饮酒时有人负责倒酒,其他人则随意喝酒的情景。
-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描绘了玩六博和投壶游戏时形成团队的情形。
-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描绘了饮酒过程中的放纵状态,即使有人犯错也不会受到惩罚。
- “前有堕珥,后有遗簪”:夸张地描述了饮酒时意外掉落物品的趣事。
- “髡窃乐此”,诙谐地表达自己喜欢这种放纵的氛围。
-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再次强调了自己在这样的氛围下可以畅饮八斗酒而感到微醺的状态。
- 曰:“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
- “曰”:表示滑稽师的总结。
-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总结了他之前的论述。
- “以讽谏焉”:指出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劝诫人们要适度饮酒。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景描写,展示了滑稽师的独特见解和幽默风格。他不仅能够应对各种场合的饮酒需求,还能从中获得快乐。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要适度饮酒,避免过度放纵带来的不良影响。整首诗既展现了滑稽师的智慧和才华,又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