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诗句】: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译文】:
太史公在七年后遭遇了李陵的灾祸,被囚禁在监狱中。他感慨地说:“这是我的罪啊。这是我的罪啊!我的身体已经毁了,无法再用了!”然后他深深地思考着,说道:“《诗》《书》等典籍都是一些隐晦的内容,它们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思想。以前西伯侯被拘禁在羑里,创作了《周易》;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失明,写了《国语》;孙子孙膑被刑,论述了兵法;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他的著作《吕览》流传了下来;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了《说难》、《孤愤》两篇文章;《诗经》的三百零五篇,大多是贤圣之士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而创作的。这些人都心中有所郁结,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所以叙述前人的事情,是为了启发后来的人们。”于是最后叙述了从陶唐氏到麟止这一段的历史,从黄帝开始。
从前黄帝治理天下,效法自然法则,四代圣王遵循次序,各自制定了不同的法规制度;尧让位于舜,舜又不肯接受,因此尧的伟大功绩被后世所赞美。这就是五帝本纪的第一部分。
大禹治水有功,使得九州得以统一,他的功德照耀到了虞舜时代,影响延续了后代子孙。这就是夏本纪的第二部分。

【注解与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迁在狱中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总结历史经验时写的一篇传记体文章。司马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太史公遭李陵之祸”,这是史记作者本人的真实经历。司马迁因为撰写《史记》而被汉武帝李广利征召去攻打匈奴,但不幸战死。这里司马迁以李陵之祸比喻自己的遭遇,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

司马迁回顾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他提到了黄帝、夏禹以及唐尧等人的事迹,认为他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展示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整篇文章体现了司马迁对于历史的严谨态度以及他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司马迁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