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也。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诗句:**    
1.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2.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也。    
3.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    
4.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5. 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    
6.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    
7.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    
8. 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    
9.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 作礼书第一。    
    
**译文:**    
1.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到了太初一百年,诸侯的废立和分封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关此事的管理也变得松散,导致力量的强弱变化难以捉摸。    
2. 由于汉高祖的功劳巨大,辅助他治理国家的大臣是他的左右手,他们被封为官爵,使得他的恩泽流传给子孙后代。然而人们却忘记了他们的家族辈分和亲疏关系,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3. 在汉惠帝和汉文帝的统治时期,对于那些曾经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功臣和皇族成员进行封爵赐地,这是对他们的一种奖赏。    
4. 向北讨伐强大的匈奴,向南征伐强悍的越人,征战夷蛮之地,使得国家的武功得以彰显。    
5. 诸侯国变得强大之后,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势力集团,但是这些诸侯国的子弟众多却没有得到封爵和土地。于是皇帝推行分封土地和赏赐恩德的政策,使这个集团的力量逐渐削弱,最后全部归顺于中央。    
6. 国家有了杰出的宰相和良将,他们就成为民众学习的榜样("民之师表")。    
7. 对于过去历代的礼仪制度,我们做了一些修改,目的是为了使它们更贴近人情世态,更好地体现王道精神,所以礼仪的内容是根据人的资质来确定的,尽量做到了与古今的变化相协调。    
8. 写一篇关于汉朝建立以来将相名臣事迹的书,记录那些贤明的人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不肖的人的过失和故事。    
9. 根据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礼仪制度,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但总体上保持了它们的基本原则,即要尽可能符合人们的性情,也要能够体现王道的精神。所以我们的礼仪制度是依据人的本性来进行制定的,尽可能地做到古今之间的协调。    
10. 编写《礼书》的第一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