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避历,江蛮是适;文武攸兴,古公王迹。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鸱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番番黄发,爰飨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阚争宠,姜姓解亡。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隐桓之际,是独何哉?三桓争彊,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于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燕之禅,乃成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大任十子,周以宗彊。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
#### 诗句
```markdown
昔在颛顼,命南王重以司天
译文
从前在帝颛顼时期,他命令南方的重来担任天官。
注释
* 颛顼: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孙。
* 重:古国名,位于南方,与夏、商相邻。
* 南王重:指颛顼时期的南国的国王,掌管天文地理。
* 司天:管理天空和星宿。
赏析
此句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天文和历法的重视,颛顼作为五帝之首,其时代可能已具备相当发达的天文知识和政治体系。通过任命重为南王重以司天,颛顼强化了自己的统治权力,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天文学的重视。这种文化背景体现了古代中国早期对自然规律和天文观测的重视,是当时国家治理和宗教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句
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
译文
到太公旦摄政的时候,他的两个叔父没有去享用宴席;杀死了鲜地的人,又让周公订立盟约;大任生了十个儿子,周朝因此得以强盛。
注释
* 及旦:指太公旦。
* 摄政:指太公旦代理国政。
* 鲜地:古地名,具体所指不详,但与故事中的事件相关。
* 大任:周文王之妻,生有十个儿子,其中武王是周武王姬发。
*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后来封为鲁公,是《礼记》的作者。
* 盟:指周公与鲜地人之间的协议或条约。
赏析
这段描述讲述了太公旦摄政期间的政治斗争,包括对两个叔父的处理和与鲜地人的联盟。这不仅是关于权力斗争的故事,也是关于忠诚、背叛和兄弟关系的体现。通过这个历史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中的权力动态以及道德和法律的复杂交织,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家族伦理和宗法制度。太公旦和周公的故事展示了个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家族荣誉。
诗句
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
译文
管叔和蔡叔一起辅佐武庚,想要恢复旧商朝;到了太公旦摄政的时候,他的两个叔父却没有去享用宴席;杀了鲜地的人,又让周公订立盟约;大任生了十个儿子,周朝因此得以强盛。
注释
* 管蔡相武庚:指管叔和蔡叔辅佐武庚复辟的事件。
* 将宁旧商:意指恢复旧商朝的统治,将国家重新纳入商朝的传统轨道。
* 及旦摄政:指的是太公旦担任摄政王的时期。
* 二叔不飨:这里的“飨”通常指的是享用宴席,这里特指两位叔父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政治地位。
* 杀鲜放度:指的是对鲜地人的处置,可能涉及某种政治或军事行动。
* 周公为盟:指周公与鲜地人之间订立的和平或盟约。
* 大任:即周文王的妻子,她生下了周武王和他的十个儿子。
赏析
”`markdown
此段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管蔡之乱”。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周武王年幼,由其叔叔们辅佐武庚,试图恢复商朝的旧秩序。然而,由于内部权力斗争的加剧和对外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管叔和蔡叔的叛乱。太公旦作为摄政王,不得不采取行动镇压这一叛乱。同时,他也采取了措施稳定国内局势,包括与鲜地人的联盟,以及与叛乱者之间的和解或和解。这一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古代政治体制中家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太公旦的经历和行动,尤其是他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局势,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