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作汲郑列传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于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诗句: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描述的是恪守法规、勤勉尽责的官员,他们不争功、不夸耀,百姓没有指责和过失。
译文:遵循法律,按规矩办事的官吏,不会炫耀自己的功绩来夸耀自己的能力,百姓们也没有抱怨或责备他的地方。
注释:奉法循理之吏 - 指的是那些遵守法律、按照规矩行事的官吏。不伐功矜能 - 指这些官员不会炫耀自己的功劳和能力。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表示这些官员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没有任何指责或过错。
赏析:此段文字描绘了一位理想的官吏形象,强调了其守法守规、低调谦逊的品质,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谐与秩序。司马迁通过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官员的看法,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