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辨博者,因而师之;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亦治单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出,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贱,宓子贱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佚。」人曰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诗句:
- 说苑·政理(《汉书·艺文志》著录)
译文:
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城,他告诉西门豹说:“一定要保全功业,成名于天下,布施正义。”西门豹问道:“请问要保全功业和成名于天下,布施正义该怎么做呢?”魏文侯回答说:“你去就知道了。在这个城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贤能、豪爽、博学之人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喜欢吹嘘别人缺点、掩盖别人优点的人。你去的时候一定要问那些贤能豪杰,然后亲近他们;对于那些博学的人,你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喜欢吹嘘别人缺点、掩盖别人优点的人,你要好好地观察他,不可以轻易地听从他们的建议。听觉比眼睛看到的还要真实,眼睛看到的比亲自动手做的还要真实,亲手做的比亲自动手做还真切。一个人刚到官场时,就好像进了一个黑暗的房间,时间长了就越看清楚了,越看清楚了才越能够治理国家,国家才能安定运行。”
注释:
- 说苑·政理:《说苑》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集,收录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典故,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论述。《政理》是《说苑》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魏文侯如何派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
- 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之一。
-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以其治理邺城的政绩闻名于世,被后世誉为“水利之圣”。
- 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告诉西门豹,一定要保全功业,成名于天下,布施正义。
- 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这个城里面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贤能的、豪爽的、博学的人士,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喜欢吹嘘别人缺点、掩盖别人优点的人。
- 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辨博者,因而师之:你去了一定要问问贤能的人士,然后亲近他们;对于那些博学的人,你要虚心向他们学习。
-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听觉比眼睛看到的还要真实,眼睛看到的比亲自动手做的还要真实,亲手做的比亲自动手做还真切。
- 宓子贱,则君子矣:如果宓子贱这样做,那就真的是君子了。
- 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治,任其数而已矣:四肢不劳累,耳目不受束缚,心情平和,百官就能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巫马期则不然,弊性事情,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巫马期的做法与宓子贱不同,他做事总是费力劳神,教导告诫,虽然已经治理得很好了,但仍然没有达到真正的治理。
赏析:
本文通过魏文侯派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向读者阐述了政治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任人而不任力。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魏文侯对西门豹的嘱托以及西门豹在治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同时,文章通过对西门豹与其他官员的对比,突出了任人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通过对宓子贱和巫马期的对比,展示了任人与任力的不同结果,进一步强调了任人的重要性。整篇文章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