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治蒲,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也。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

子贡为信阳令,辞孔子而行,孔子曰:「力之顺之,因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少日事君子,君子固有盗者邪!」孔子曰:「夫以不肖伐贤,是谓夺也;以贤伐不肖,是谓伐也;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诗句释义

1 子路治蒲:子路担任治理蒲地的官职。

  1. 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子路向孔子请求教导。
  2.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也。」:孔子提到蒲地有很多勇士,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3.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孔子教导子路,通过恭敬和谨慎来压制自己的勇猛情绪,通过宽容正直来包容各种性格的人,通过清洁自身来接近上级。
  4. 「力之顺之,因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孔子告诉子贡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顺应民心,不要强迫或攻击,避免暴力和盗窃行为。
  5. 「子曰:「夫以不肖伐贤,是谓夺也;以贤伐不肖,是谓伐也;缓其令,急其诛,是谓暴也;取人善以自为己,是谓盗也。君子之盗,岂必当财币乎?」:孔子说,利用能力不足的人攻击有才能的人是掠夺,用有才能的人攻击没有才能的人也是掠夺,迟缓法律的执行是暴虐,利用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就是盗窃,君子的这种行为难道只是为了钱财吗?
  6. 「吾闻之曰: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皆怨之所由生也。」:孔子引用古语说,知道如何做官的人遵守法律使百姓受益,不知道如何做官的人滥用职权侵害百姓,都是怨恨产生的原因。
  7.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孔子告诫,面对权力时保持公正,面对财富时保持廉洁,坚守这种清廉的品德是难以被攻击的。
  8.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孔子指出隐瞒他人优点的行为是对贤者的遮蔽,宣扬他人缺点的行为是小人之举,如果不相互教育而只相互诽谤,那就不值得亲近。称赞别人的好处是有所得而无所伤,批评别人的坏处则无所得而有损。因此,君子应该慎重言辞,先考虑自己再说别人,选择正确的言论表达出来,让人的耳朵听从你的话。**

译文

子路在治理蒲地时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蒲地有很多勇士,而且治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方法,恭敬可以抑制自己的勇猛,宽容正直可以包容众人的性格,清白自己可以使上级感到满意。”
子贡被任命为信阳县的官员,但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孔子。孔子告诫他:“在处理事务时要顺应民心,不要强迫或攻击,避免暴力和盗窃行为。”
孔子对子贡说:“以不肖之人攻击贤者是掠夺,以贤者攻击不肖者同样是掠夺;如果迟缓法律的执行就是暴虐,利用别人的好名声为自己谋取利益就是盗贼。君子的行为难道只是为了财物吗?我听说:了解怎样做官的人会遵循法律来造福百姓,不了解如何做官的人会歪曲法律来侵害百姓,这就是民众怨恨产生的原因。面对权力时要保持公正,面对财富时要廉洁,守住这种清廉的品德是无法攻击的。掩饰别人的善行是掩盖贤人,夸耀别人的恶行是小人。如果不互相教育和互相诽谤,那就不足以亲近了。称赞别人的好处是有所得而无所伤,谈论别人的坏处则是无所得而有所伤。因此,君子应该慎重言辞,先考虑自己再说别人,选择正确的言辞表达出来,让人的耳朵听从你的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