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问管仲曰:「国何患?」管仲对曰:「患失社鼠。」桓公曰:「何谓也?」管仲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察,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
译文:
说苑·政理
齐桓公问管仲:“国家有什么忧患?”管仲回答说:“忧患在于失去了公正。”桓公又问:“为什么?”管仲回答:“在社庙周围,用木头围成栅栏,老鼠可以躲藏。如果用烟熏它,怕烧坏木栏;灌水,怕破坏栅栏。这就是老鼠不能被杀死的原因,是因为社庙的缘故。国家也有类似社庙的‘鼠’。君主的左右亲信,他们内部欺瞒善行,对外卖弄权术,如果不加以诛杀,就会酿成大乱;一旦被杀,又会被君主发现。这些人就像腹中的老鼠一样,占据了君主的心,这也是国家的‘内奸’。有一个人买酒,酒器非常整洁,标价很长而酒却酸不卖出去。他向邻居询问原因,邻居说:‘你家狗特别凶恶,人们带着酒器来喝酒,你却迎上去咬人,这就是酒酸不售出的原因。’同样,国家也有像狗一样的大臣或权贵。有才能的人想要辅佐万乘之主,但大臣们却迎上去咬他们,这也同样是国家的‘外患’。左右是内贼,大臣是外患,那么就没有人敢于进献良言了。这是治国的大患。”
赏析:
此篇文章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两种主要问题:一是内部的“社鼠”,即君主身边的谗言和小人;二是外部的“猛狗”,即专横跋扈、滥用权力的大臣。文章通过对这两种现象的批判,提出了治理国家应重视贤才和谏言,以及如何辨别真伪、选拔人才的建议。
管仲的回答深刻而犀利,指出了国家治理中最大的隐患——内部腐败和外部专权。这种担忧与警示,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任何需要良好治理的国家。文章中的“善恶不分”观点,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和反思,强调了明辨是非、选拔贤能对于一个稳定、繁荣国家的重要性。
孔子的评论也体现了他对管仲言论的认可和赞同。他认为,管仲的言论有助于净化政治环境,使不善之人无法混入朝廷。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教育和选贤任能对于维护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说苑·政理》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展现了古代智者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和智慧,其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