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孔子可谓通于化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诗句:
-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 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 晏子曰:「吾闻之矣,欲无失国家,必先无失臣妾。今君重刑而不重德,故臣请以德教于国。」
译文:
景公喜欢打扮的妇女,全国上下都仿效这种风格,景公派官吏禁止这种行为,并说:「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然而裂衣断带的行为仍然不断。晏子见到这种情况后,景公问道:「我让官吏禁止女子而男子饰者,为什么他们还是这样做呢?」晏子回答说:「您在内部禁止这种做法而在外部又允许,这就像把牛头挂在门上却要购买马肉一样;为什么不在内不禁止,外面就不敢做这种事情呢?」景公说:「说得好!」于是景公下令在内不禁止这种做法,没过一个月整个国家就没有人再这样做了。
齐人非常喜欢互相攻击和挑衅,但这种方法被制止之后仍然不断,晏子对此感到担忧,于是他制作了新的车辆和良马来与人相互攻击和挑衅,并说:「攻击别人是不吉利的行为,臣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的居处不敬或祭祀不顺造成的。」晏子下车后就把它丢弃了,然后人们不再这样做。所以他说:「用法令禁止这种行为可以制约它,但自己却不去做,人们就不会停止,改变他们的心态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
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从诸侯那里赎回奴仆或妾妇,那么可以从官府中取出赎金。子贡从诸侯那里赎回奴仆或妾妇并将赎金归还,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赐犯了一个错误,圣人行事可以移风易俗,而且他的教导可以施加于百姓,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而穷人多,赎回奴隶并接受他们的赎金就会失去廉耻;不接受则没有人能再赎回来,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再赎回奴隶了。」孔子可以说他通晓教化之道。老子说「见小曰明」,可见小事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