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说苑·政理

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逐句释义

  1. 延陵季子游于晋:延陵季子是吴国的公子季札,他访问晋国(现在的山西省)。
  2. 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他看到晋国的治理情况,感到国家非常混乱和暴力。
  3. 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进入晋国的首都后,他又发现人民因为过度劳累和不满而显得无力,这反映了国家的困境。
  4. 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站在朝廷中,季子感到政治混乱不堪,无法有效治理国家。
  5. 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跟随他的随从人员不理解为什么季子会这么快就对晋国的政治状况感到震惊。
  6. 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季子指出国家的土地荒芜而没有治理,建筑过于高大豪华,这反映出国家资源的浪费和民众的不满。
  7. 「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季子描述了新旧建筑之间的对比,表明新建筑虽然华丽却缺乏实用性,旧建筑虽简朴却更为合理实用。
  8. 「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在朝堂上,季子观察到君主不能深入听取忠言,臣子却只会夸夸其谈,不会提出建设性的批评。
  9. 「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这是对齐、鲁两国政治状况的比较,认为齐国之所以落后于鲁国,是因为齐桓公太公姜尚的才能并不如鲁庄公的伯禽。
  10. 「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这是描述周公询问季子治理国家的方法,季子提出了“尊贤”、“先义后仁”的原则。
  11. 「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周公认为太公正是通过他的德行影响了五代君王。
  12. 「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者,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这里讲述了伯禽在齐国的治理情况,他按照“先内后外,先仁后义”的原则进行统治。
  13. 「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故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也,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这是总结了鲁国和齐国有不同特点的原因,并强调了季子所推崇的道德和政治原则的重要性。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季子的所见所闻揭示了晋国和鲁国的不同治理状况。季子对晋国的腐败和社会不和谐深感担忧,认为国家应注重民生和实际效果。同时,他还观察到鲁国的政治较为开明,注重道德和仁爱。这些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德治”观念。

季子的评论不仅基于个人观察和感受,还涉及对古代政治理论的理解。他提出的治理原则——尊贤、先义后仁——成为后来许多政治家和学者追求的理想标准。

通过对比鲁国和齐国的差异,季子还间接批评了齐桓公的政策。他提到齐桓公虽然有霸业基础,但在治理国家时未能延续这一成就,导致国家逐渐衰败。这也反映了季子对于历史兴衰规律的深刻洞察。

这段文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传达了治国理念和历史教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现象的反映和批判,更是一种对未来社会政治发展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季子的论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历史的进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