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秋九月,立皇子宇为东平王。

冬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

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咸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单于非正朔所加,王者所客也,礼仪宜如诸侯王,称臣昧死再拜,位次诸侯王下。”诏曰:“盖闻五帝三王,礼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单于称北籓臣,朝正月,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王上。”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来朝,赞谒称籓臣而不名。赐以玺绶、冠带、衣裳、安车、驷马、黄金、锦绣、缯絮。使有司道单于先行就邸长安,宿长平。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毋谒。共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单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观以珍宝。

诗句

1 夏四月,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1. 秋九月,立皇子宇为东平王。
  2. 冬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
  3. 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三年正月。诏有司议。咸曰:“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诗》云:‘率礼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陛下圣德。充塞天地,光被四表。匈奴单于乡风慕义,举国同心,奉珍朝贺,自古未之有也。单于非正朔所加,王者所客也,礼仪宜如诸侯王,称臣昧死再拜,位次诸侯王下。”
  4. 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5. 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来朝,赞谒称籓臣而不名。赐以玺绶、冠带、衣裳、安车、驷马、黄金、锦绣、缯絮。使有司道单于先行就邸长安,宿长平。上自甘泉宿池阳宫。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毋谒。共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单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观以珍宝。

译文

在夏季的第四个月,汉朝派遣了护军都尉禄率领军队去攻打位于南方的珠崖。
秋季的九月份,皇帝册封了他的儿子宇为东平王。
冬季的十二月,皇帝前往萯阳宫属玉观进行游幸。
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到五原要塞,表达了他对于汉朝的敬仰并请求进献国家珍宝向朝廷表示忠诚,并请求与汉室建立友好的关系。汉朝的官员们商议后认为:圣明的君主会遵循先对京师地区施行德政和礼仪,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的地区;同样地,先对待其他地区的民族,然后再对他们实行德政和礼仪。《诗经》中说:“遵循礼节从不逾越,观察事物已经显现。”陛下您的伟大德行充盈天地,光辉照耀四方。匈奴单于向往中华的文化和道德观念,全国上下一心,奉献贡品以示尊敬,这在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单于不是受正统王朝统治的地区所接受的,他是被尊敬的客人。按照礼仪应当将他的地位设定得类似于诸侯王,称臣并向皇上叩头致谢后再退下,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在春季的正月,皇帝前往甘泉宫进行祭祀,并在太始祭坛上举行郊祀仪式。
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带着他的使者稽侯犭册前来朝见,他在朝见时自称“藩臣”,而不是使用他的本名。皇帝赏赐给呼韩邪单于玺书、官印、衣服、马车、马匹以及黄金、丝绸和丝织品等礼物。同时命令有关部门引导呼韩邪单于先行到达长安,并安排他在长平居住一晚。皇帝本人则从甘泉宫出发前往池阳宫进行休息。皇帝登上长平阪的时候,下令呼韩邪单于不要向他行礼。同时让左右两边的官员们都排列成观看的样子,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首领、酋长、国王、侯爵在道路两旁迎接。皇帝随后抵达渭桥,所有人都一起欢呼“万岁”。之后呼韩邪单于就在长平过夜。皇帝在建章宫设宴招待呼韩邪单于,并向他赠送了许多宝物。

注释

  • 夏四月: 农历四月,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 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派遣都尉禄率军进攻南方的珠崖(今海南省)。
  • 立皇子宇为东平王: 册封其子为东平王。
  • 冬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 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 匈奴呼韩邪单于到五原要塞表达归顺之意。
  • 诏有司议: 皇帝下令有关官员讨论这个问题。
  • 咸日: 大家一致认为……。
  • 充塞天地: 充满了天地之间。
  • 光被四表: “光照遍天下”的意思,形容恩泽广泛。
  • 海外有截: 指海外有阻碍,喻指匈奴受到限制或约束。
  • 稽侯犭册来朝: 稽侯犭册作为匈奴使者前来朝见。
  • 称籓臣: 自称藩臣(藩臣即藩属国的使节),指臣服。
  • 赐以玺绶、冠带、衣裳、安车、驷马、黄金、锦绣、缯絮: 赐予玺书(皇帝的命令文书)、官印、衣帽、车辆、马匹以及金饰和绸缎等财物。
  • 置酒建章宫: 在建章宫摆设酒席庆祝。
  • 飨赐单于: 赏赐给单于。
  • 观以珍宝: 展示并观赏珍贵的宝物。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汉宣帝时期对外政策的若干重要事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汉宣帝时期的统治者对外采取一种较为宽容和包容的政策:对远方的部落和民族表现出尊重和敬意,同时也不失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必要手段。这种政策有助于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同时,这也体现了汉宣帝时期开放包容的外交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