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

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年。
孔子认为他能通孝道,所以传授给他学业。作《孝经》。死于鲁。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相貌丑陋。想侍奉孔子,孔子以为他的才能不足。已受业后,退而修行,行为不偏于邪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立取予去就的原则,名施乎诸侯。孔子听到此事,说:“我因为说话取人,失之于宰予;以相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
孔子说:“子贱是君子啊!鲁国没有君子,那哪里能找到这样的?”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说:“这个国家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的方法。”
孔子说:“可惜啊!不齐治理的是国家小,如果国家大,那么差不多了。”
原宪字子思。
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