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

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

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彊。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与弟子们传奇往事述评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行事。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其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不乏杰出人才。本传记详细描绘了颜渊、闵子骞等德行杰出的弟子,以及宰我、子贡等在言语和政治上各有所长的弟子。

颜渊以其高尚的德行著称,闵子骞则以正直闻名。冉伯牛、仲弓亦是德行卓著的人物,他们不仅在品德上为后人楷模,还在政治实践中展示了卓越的才能。在政事方面,有冉有和季路这样的能臣,他们在国家治理中表现出色;言语和文学方面的代表则是宰我和子贡,前者善于辩论,后者擅长辞令,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传还特别提到了颛孙师,即子张,他虽少孔子四十八岁,但同样才华横溢,他的言行体现了谨慎和深思熟虑的作风。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窥见春秋末期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及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践影响。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不仅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生平和成就的记述,更是对他们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对这一历史篇章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及其弟子们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