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事迹和影响。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诗句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译文    
- 吴王说:“好。不过,我曾经和越国作战,将他们安置在会稽。越王努力养士,有心报复我。你等着我讨伐越国然后听你的。”子贡说:“越地的劲勇比不上鲁国,吴国的强盛也比不上齐国。大王如果先平定齐国再攻打越国,那齐国就会被平复,而且大王正以存亡继绝的名义行事。现在讨伐小越而害怕强大的齐国,不是勇敢的表现。勇士不回避危险,仁人不受穷困束缚,智者不失时机,王者不放弃任何机会,以此来维护正义。现在保存越国并向诸侯显示仁义,救援鲁国攻击齐国,威势加于晋国,诸侯必定都会相继朝拜吴国,霸业就成就了。并且大王一定厌恶越国,我愿意向东去拜访越王,命令出兵随行,这样实际上是让越国空手,名义上随从诸侯共同讨伐。”吴王十分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    
- 越王为子贡清扫道路在郊外迎接,亲自驾车来到馆舍问道:“这里是蛮夷之地,大夫为什么庄重地前来?”    
- 子贡说:“今天我向吴王讲述救鲁伐齐的计策,他的意图是想救出鲁国和攻打齐国,只是畏惧越国而不敢行动。他说‘等我讨伐越国之后才可以’,这样的话,攻破越国是必然的。再说,没有报答别人的志向却让人产生疑惑,是愚蠢的;有报答别人的志向却不让人知晓,是危险的;事未发生就抢先泄露消息,是危险的。这三点都是做事的大患。”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子贡的智慧和勇气。首先,子贡通过分析吴王的心理和动机,指出吴王的犹豫不决是因为恐惧越国的强大。接着,他巧妙地引导吴王按照既定的计划行动,即先伐韩、赵、魏三晋,然后才能伐楚。最后,子贡强调“知者不立虚言”,认为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外界的疑虑而停止行动。

这首诗也展示了子贡的外交智慧。他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形势,还能根据吴王的心理和需求,提出合适的策略。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吴王的劝说中,也体现在他与其他诸侯国的交往中。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子贡不仅关心自己的国家,也关心整个天下的利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