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卫公孙朝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 注释:宰予昼寝表示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宰我问五帝之德,孔子回答说:“我不是那个人。”
  • 注释:这里提到“宰我问五帝之德”,表明宰予在询问关于五帝的品德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则表达了他并不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品德。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宰我担任临菑大夫,与田常一起作乱,并消灭了他们的族人,孔子为此感到羞耻。
  • 注释:宰我因政治上的失败(如与田常作乱、灭其族),使孔子感到耻辱。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端沐赐,卫国人,字子贡。孔子称赞子贡口才好且善于言辞,但常批评他的辩论技巧。
  • 注释:端沐赐是孔子弟子之一,子贡擅长言辞和辩论。孔子对其才华表示赞赏,同时批评其辩论技巧有时过于巧妙。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子贡既已接受孔子的教育后, 向其提问:“赐是什么人?”孔子回答:“你是个有用的器物”。
  • 注释:子贡询问自己的身份,孔子以“瑚琏”比喻其才能和价值,暗示他是贵重的器皿。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又问:“我是什么类型的人呢?”孔子回答:“你是‘瑚琏’。”
  • 注释:子贡询问自己的类型或角色,孔子用“瑚琏”这一古代珍贵的器具作为比喻,说明他是具有高价值的人才。
  1. 《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学习了什么?”子贡回答:“文武之道并未完全丧失,还在人间存在,贤者能认识其大义,不贤者只能看到其小节,没有文武之道的人都能学习它。夫子为什么不学呢,又有什么固定的老师?”
  • 注释:“求之与”意为寻求或寻找,“抑与之与”意为给予或赋予。子贡在此讨论的是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赏析:
此段记载反映了孔子对于教育的看法和他对弟子们的指导方式。孔子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弟子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他对弟子们的期望和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