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
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这首诗是《史记·七十列传》中的《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译文:子路说:“那些吃了俸禄的人不会逃避困难。”
注释:这里“食”指的是俸禄;“其”指代“俸禄”;“者”是指行为主体;“不避其难”意为不会逃避困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节选于《左传》)
译文:子羔最终离开了。有一个使者进城,城门打开后,子路跟随着进入。
注释:“子羔卒去”表示子羔最终离开了这里;“有使者入城”说明有使者进入城中;“城门开”表示城门开启;“子路随而入”表示跟随使者进入城里;“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是具体的动作描述;“子羔卒去”表示子羔最终离开了。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节选于《左传》)
译文:子路说:“国君为什么要用孔悝?请让我杀了他。”蒉聩不同意。于是子路想要烧掉高台,蒉聩害怕了,就派石乞、壶黡攻打子路,打断了子路的帽带。
注释:这里的“子路”指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孔悝”是孔子弟子中的人物;“蒉聩”是孔悝的老师;“石乞”、“壶黡”是蒉聩的门徒;“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是子路的话,意为“国君为什么要用孔悝?让我杀掉他”;“子路欲燔台”是子路的行为,意为想烧掉高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是蒉聩的行为,意为蒉聩害怕了,就派石乞、壶黡攻击子路,打断了子路的帽子带子。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节选于《论语》)
译文:孔子听说卫国动乱,说:“哎呀啊,仲由死了吧!”不久果然死了。
注释:这里的“孔子”是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卫乱”表示卫国发生动乱;“由死矣”表示仲由已经死了;“已而果死”表示事情的结果就是如此。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节选于《论语》)
译文:因此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以来,就没有听到过恶言。”这时子贡作为鲁国使者到齐国。
注释:这里的“自吾得由”表示因为得到了仲由;“恶言不闻于耳”表示没有听到过恶言;“子贡为鲁使于齐”表示子贡担任鲁国的出使任务到齐国。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节选于《史记》)
译文:宰予字子我,擅长言辞且善于辩论。
注释:这里的“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子我”是对宰予的尊称;“利口辩辞”表示擅长言辞且善于辩论。
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节选于《论语》)
译文:宰予在完成学业后问:“三年守丧的时间不是很长吗?君子如果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就会败坏;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消亡。旧谷吃完了,新谷又长出来,钻燧换火的时间也就到了。”
注释:这里的“既受业”表示已经接受学业;“问”表示提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是宰予的回答,意为“三年守丧的时间不是很长吗?君子如果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就会败坏;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消亡。旧谷吃完了,新谷又长出来,钻燧换火的时间也就到了”。
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节选于《论语》)
译文:孔子问宰予:“你还安好吗?”宰予回答说:“安好。”“你安好了那就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吃美餐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所以不做这些事情。”
注释:这里的“于汝安乎?”表示孔子询问宰予的情况;“汝安则为之”表示如果你感到安心就去做这件事情;“君子居丧”,表示君子守孝期间;“食旨不甘”表示吃美餐但不觉得香甜;“闻乐不乐”表示听音乐却不觉得快乐;“故弗为也”表示所以不做这些事情。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节选于《论语》)
译文:宰予离开后,孔子说:“我真是不仁呀!孩子出生后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那三年的丧礼,是天下通行的礼节。”
注释:这里的“予之不仁也”表示孔子认为宰我是不仁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表示孩子出生后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表示那三年的丧礼是天下通行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