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诗句

  1. 冉求:名字,字子有。年幼时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担任季氏的家臣。
  2. 季康子:名,问孔子:“冉求仁乎?”表示询问冉求是否为一个有仁德的人。
  3. 孔子:对季康子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回答季康子的问题,表示冉求可以管理财务,但不确定他是否有仁德。
  4. 子路:名字,是孔子的弟子仲由。
  5. 卞人:地名,子路的出生地。
  6. 子路: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7. 子路性鄙:指子路性格粗俗、不文雅。
  8. 好勇力:喜欢勇敢和力量。
  9. 志伉直:志向正直。
  10. 冠雄鸡:佩戴雄鸡冠饰。
  11. 佩豭豚:佩戴肥壮的猪角饰品。
  12. 陵暴孔子:凌驾于孔子之上。
  13. 设礼稍诱子路:设置礼仪稍微诱导子路。
  14. 后儒服委质:后来穿着儒者的服装,正式投靠孔子并成为其弟子。
  15. 因门人请为弟子:通过孔子的门徒请求孔子收他为弟子。
  16.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询问政治之道,孔子教导他“先之以身作则,然后使民劳作”,并鼓励他不要感到疲倦。
  17.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质疑孔子,君子是否应该崇尚武力。孔子回答强调以义为重,强调君子应当在遵守道义的前提下行事,而不应仅仅因为好勇就做出违法或不正当的行为,否则会导致混乱甚至犯罪。

译文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担任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问孔子:“冉求仁吗?”孔子回答说:“拥有千户人家的大城,百辆战车的富户,冉求能够治理他的赋税。至于仁德,我可就不清楚了。”又问:“子路仁吗?”孔子回答说:“像冉求那样就可以了。” 接着又问:“听说您这样做了吗?”孔子回答:“做就行了。” 子路又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母兄长的话,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请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呢?”孔子说:“冉求退让了,所以我就提了出来;子路好胜,所以我就没有提。”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本性鄙陋,喜好勇敢和力气,志向正直,喜欢戴着雄鸡的头饰,腰佩着猪形的饰物。常常欺凌孔子。孔子设置了礼仪来稍微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上儒者的衣服,向孔子拜师成为弟子。
子路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先从自己做起,亲自劳动百姓。”然后子路请求进一步学习。孔子说:“不能厌倦。”
子路问:“君子是否应该崇尚武力?”孔子说:“以义为最高准则。君子如果只知道逞强好斗却不知道道义就会导致混乱,小人如果只知道逞强好斗却没有道义就会成为盗贼。”

赏析

这段文字记录了孔子与两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孔子强调仁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仁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对于子路的性格和行为,孔子给予了批评,指出他过于好战且缺乏自制力。同时,孔子也肯定了冉求在管理和治理方面的才能,表明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和局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