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诗句:

  •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译文:
孔子提到他教授的弟子共有七十七位,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德行表现如下: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治才能包括:冉有、季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宰我、子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子游、子夏。孔子认为他们各自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长处。例如孔子特别看重的是:在周朝时是老子,在卫国则是蘧伯玉;而在齐国则是晏平仲;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孟公绰。同时,还多次赞扬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等人。孔子对他们的尊重超出了同时代的人的行列。

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名字叫颜渊,字渊。他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道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遵循礼的规定,这样人们就会归心于仁。”

孔子称赞颜渊说:”颜渊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啊!他虽然只有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但他并不为此感到困扰和忧伤。” “颜渊真是一个愚笨的人啊!当他退下来反省自己的内心时,也能有所启发,这并非愚笨。” “他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得到时就去使用它,当不用时就收藏起来,我和你就是这样的人啊!”


赏析:
这首诗是《史记·七十列传》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其众多杰出弟子的互动以及他们各自的特长。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非常高,不仅重视他们的道德品质,更注重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通过对这些弟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理念中的人格典范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性。

颜渊作为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以其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学识受到孔子的极高评价。孔子认为颜渊虽生活简朴却心态平和,能够面对困难保持乐观的态度。此外,颜渊对于仁的理解深刻——通过自我克制和遵守礼的规定来实现仁的理想。这种理解体现了儒家强调的内省与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诗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位弟子的特点和成就,如冉有的政治才能、子贡的口才和文学修养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孔子教育的成果,也反映了当时儒家学派内部成员多样化的才能和特质。

这首诗不仅是对孔子教育理念的赞美,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些弟子的描述,我们能够窥见古代中国教育的一个侧面,以及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