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昔者孔子,叡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其后周室衰微,战国并争,道德陵迟,谲诈萌生。于是杨、墨、邹、孟、孙、韩之徒,各以所知着造传记,或以述古,或以明世。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至于孝武帝,恢廓道训,使淮南王安作《离骚经章句》,则大义粲然。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孝章即位,深弘道艺,而班固、贾逵复以所见改易前疑,各作《离骚经章句》。其余十五卷,阙而不说。又以壮为状,义多乖异,事不要括。今臣复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作十六卷章句。虽未能究其微妙,然大指之趣,略可见矣。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殆失厥中矣。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帝高阳之苗裔”,则“厥初生民,时惟姜嫄”也;“纫秋兰以为佩”,则“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也;“夕揽洲之宿莽”,则《易》“潜龙勿用”也;“驷玉虬而乘鹥”,则“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就重华而敶词”,则《尚书》咎繇之谋谟也;“登昆仑而涉流沙”,则《禹贡》之敷土也。故智弥盛者其言博,才益多者其识远。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着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以下是对《离骚》的逐句释义和翻译,以及相关的诗句分析:

  •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被尊为“辞赋之祖”“辞学之首”。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其中《离骚》是其代表作之一。

译文:

  1. :通“罹”,遭遇。
  2. :指作者的遭遇与心迹。
  3. :上天的神灵。
  4. 高阳:指帝誉,即黄帝。
  5. 苗裔:后代子孙。
  6. 皇考:帝王的父亲,这里指屈原的父亲屈瑕。
  7. 始皇:秦始皇,名嬴政。
  8. 太史令:(屈原)担任太史令。
  9. 受业:学习。
  10. 正则:取自屈原给自己取的名字,本意为“正直的人”。
  11. 灵均:也是屈原给自己取的名字,意为“灵秀的化身”或“纯正之人”。
  12. 扈江离与辟芷兮:扈,通“扈”,车前的草;辟,通“佩”。江离、辟芷皆为香草,以之比喻品德高洁。
  13. 纫秋兰以为佩:纫,系;秋兰,一种香草;佩,用玉制成的饰物。此处形容佩戴秋兰以示节操。
  14. 汩余若将不及兮:汩,水流声,这里比喻时光流逝;不及,跟不上。
  15. 恐年岁之不吾与:恐,担心;不吾与,即“不与我同”,意思是害怕自己不能和时间一同前进。
  1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众多;内美,内心之美。
  17. 又重之以脩能:重,强调;脩,修饰;能,才能。
  18. 扈江离与辟芷兮:上文重复第一句,再次使用江离、辟芷比喻品德高洁。
  19.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再次提到内心之美。
  20. 又重之以脩能:再次强调自身修养和才能。
  2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与上文中的内美重复,表示内心的美德。
  22. 纷吾既有此:重复上文,表明内心的美德不止一种。
  23. 又重之以脩能:再次强调自身修养和才能的重要性。
  24. 纷吾既有此:继续重复之前的内容,强调内心的美德及其重要性。
  25. 杂申椒与菌桂兮:杂,掺杂;申椒、菌桂,均为香草;比喻道德品质的不同方面。
  26. 岂维纫夫蕙茝:难道只有蕙草、芷草可以作为佩戴之物吗?
  27. 彼尧舜之耿介兮:彼,代词,指先前提到的圣人尧、舜;耿介,刚直不阿;比喻高尚的品德。
  28. 既遵道而得路:遵,遵循;道,指正道;得路,获得成功之路。
  29. 何桀纣之:何,为什么;桀纣,夏朝末代君主桀、纣;猖披,放纵暴虐;比喻昏庸无道。
  30. 夫唯捷径以窘步:夫唯,只是;捷径,走小路;窘步,局促不安的步伐。
  31. 清白:清,清廉;白,清白;直,正直;道,道德;义,正义;行,行为。
  32. 不容于恶世:容,容纳;于,在;恶世,恶劣的世俗环境;比喻不被当时社会所接受。
  33. 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流亡,流亡在外;宁,宁愿;溘死,突然死去;流,指流亡。
  34. 溘死:突然死亡。
  35. 不吾从许:不从,听从;许,许可。
  36. 自沉汨罗而死:自沉,自己投水自杀;汨罗江,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部,古称罗江或汨水。
  37. 余不忍为此态也:此态,指自沉的行为;不忍,不忍心;为此态,采取这种态度。
  38. 鸷鸟之不群兮:鸷鸟,凶猛的鸟类;不群,与众不同。
  39. 自前世而固然:自古,自古以来;固然,本来就是这样。
  40. 何方圜之能周兮:方圜,方圆;周,圆满。
  41. 孰精微之所至兮:精微,精妙微小;至,达到;比喻达到极致的境界。
  42. 孰烟云之相逢兮:烟云,烟雾云气;相逢,相遇。
  43. 怨灵修之浩荡兮:灵修,即君王;浩荡,宽广浩渺;比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4.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道,互相理解;察,观察;后悔没有及早了解君王的心意。
  45. 亦余心之所善兮:意,意愿;善,好;指君王对自己的信任和喜爱。
  46.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体解,身体肢解;变,改变;指即使遭受酷刑也不改变自己的意志。
  47. 岂余心之可惩:岂,是否;可惩,值得惩戒;指自己的忠诚和坚持不会被谴责。

《离骚》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和情感表达。它通过屈原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宣泄,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腐败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