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上乃下诏议郊祀。公孙臣明服色,新垣平设五庙,语在《郊祀志》。
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见五帝,赦天下。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
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语在《晁错传》。
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
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子三人皆为王。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后元年冬十月,新垣平诈觉,谋反,夷三族。
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薨。
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也。”
诗句
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上乃下诏议郊祀。公孙臣明服色,新垣平设五庙,语在《郊祀志》
- 注释: 第十五年春天,黄龙在成纪出现;于是皇帝下令讨论郊祀问题。公孙臣阐明了颜色的意义,新垣平设置了五座祭坛,详情记载在《郊祀志》中。
夏四月,上幸雍,始郊见五帝,赦天下。修名山大川尝祀而绝者,有司以岁时致礼。
- 注释: 夏季四月,皇上驾临雍地,开始在五帝庙进行郊祀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赦免罪犯。同时修复被废弃的名山大川,由有关部门按季节定期祭祀。
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语在《晁错传》。
- 注释: 九月,下诏令诸侯王、公卿和郡守推荐贤良之士和能够直言进谏的人。皇上亲自策问他们,并将他们的意见采纳下来,这些内容记载在《晁错传》中。
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五帝于渭阳。
- 注释: 十六年夏天四月,皇上于渭阳进行五帝的郊祀活动。
五月,立齐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厉王子三人皆为王。
- 注释: 五月,分别封立齐悼惠王的儿子六人为王,淮南厉王的儿子三人为王。
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
- 注释: 秋季九月份,得到一个玉杯,在上面刻着“人主延寿”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