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夏,行幸雍棫阳宫。
六月,代王参薨。匈奴和亲。诏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彻于道,以谕朕志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于今年。”
三年春二月,行幸代。
四年夏四月丙寅晦,日有蚀之。五月,赦天下。免官奴婢为庶人。行幸雍。
五年春正月,行幸陇西。三月,行幸雍。秋七月,行幸代。
《汉书·文帝纪》是东汉文学家班固的作品,它详细记录了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的政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二年夏,行幸雍棫阳宫。六月,代王参薨。匈奴和亲。诏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间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其内志,以重吾不德。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彻于道,以谕朕志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新与朕俱弃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亲以定,始于今年。”
- 译文:在汉朝建文帝刘恒的统治下,他进行了多次巡视,其中包括在二年夏季前往雍棫阳宫。六年(前174)五月,代王刘参去世。为了解决匈奴的威胁,皇帝颁布诏书:“朕既愚蠢不明,无法远施恩德,导致远方的国家不能安宁。四方边远的地区民众生活困苦,朝廷官员百姓却劳累不堪,这都是因为我德行浅薄,不足以通达远方的缘故。最近几年来,匈奴屡次进犯我国边境,杀害了许多官员百姓,边塞的守军官吏也无法了解他们的内部想法,这更加重了我的过失。长期这样下去,内外国家怎么能安宁呢?我现在日夜操劳治理天下,为人民忧愁痛苦,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因此,我派遣使者,携带官帽车盖,在路上不断相见,向单于表达了我的心意。现在你们应该顺应古代的道义,计算国家的安定与否,顾及万民的利益,与我一同抛弃过去的小错误,共同追求更高的理想,结为兄弟之邦,保全天下的百姓。”和亲政策的确立始于这年。
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汉文帝刘恒的执政理念、政策以及对边疆民族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汉文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还展现了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智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