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皇太后崩。
夏,旱,禁酤酒。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戊戌晦,日有蚀之。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夏,蝗。
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十月戊午,日有蚀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三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译文:冬季的十一月,取消了诸侯国御史大夫的职位。
注释: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汉朝,皇帝下令废除诸侯国的御史大夫官职,使得诸侯国失去了监察和控制的权力。
春正月,皇太后崩。
译文:春季的正月,皇太后去世。
注释:这里的“皇太后”是指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她去世后,年幼的刘启即位,即汉景帝。
夏,旱,禁酤酒。秋九月,蝗。有星孛于西北。戊戌晦,日有蚀之。
译文:夏季,发生了旱灾,禁止酿酒;秋季的九月,发生了蝗灾;在秋季的末尾,即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天文现象,表示天象异常。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译文:立下皇子刘乘为清河王。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封爵制度,表示将某人封为某地的国王或诸侯王。这里的“清河”是当时的郡名。
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
译文:第四年的春天三月,修建了德阳宫。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项建筑工程,表示开始兴建新的宫殿或建筑。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译文:御史大夫张骞上奏请求禁止高五尺九寸以上的马匹出入关隘。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禁令,表示禁止某种行为或物品流通。
夏,蝗。
译文:夏季,发生蝗灾。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自然灾害,指农作物被蝗虫侵害。
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译文:秋季,赦免了因为从事阳陵劳动而死罪的人;对于愿意腐烂的人,给予许可。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制度,表示减轻或免除刑罚。这里的“阳陵”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
十月戊午,日有蚀之。
译文:十月三十日,发生了日食现象。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天文现象,表示太阳被月亮遮住的现象。
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译文:第五年的夏天,立皇子刘舜为常山王;六月,大赦天下,赐给百姓爵位一级。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项政策,表示对某些罪犯或有功人士给予奖励或赦免。这里的“常山王”是指刘舜被封为的王爵。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
译文:秋季的八月己酉日,未央宫的东侧门遭受火灾。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自然灾害,指建筑物或设施被烧毁或损坏。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
译文:更名诸侯国的丞相为宰相。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变更,表示更换官职或称谓。这里的“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后来成为宰相的同义词。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译文:九月,下诏书说:“法令和度量衡是用来禁止暴行和邪念的工具。狱,是人的生命所系,已经死亡的人是无法复活的。官吏们有的不遵守法令,用贿赂来影响审判工作,结党营私,把严苛作为严厉,使没有罪过的人失去职责,我对此感到非常怜悯。那些有罪的人不肯认罪,违法作乱的人非常可恶。各种疑难的案件,如果尽管依照法律条文可以定罪,但是人们心中仍然感到不满的话,就应当复审。”
注释:这是古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表示对案件进行复审的程序。这里的“狱”,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者的审判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