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诏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
二月癸酉,葬阳陵。
以下是《汉书·纪·景帝纪》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
- 五月诏文:“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 释义: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他鼓励人们诚实守信,反对贪婪和欺诈。同时,他强调了廉洁官员的重要性,认为他们是社会的栋梁。
- 译文:五月,他发布诏书说:“人们不应该担心他们不知道,而是担心他们欺诈;不必担心他们不够勇敢,而是担心他们会残暴;不必担心他们不富有,而是担心他们会贪心不足。只有廉洁的人,才能满足于简朴的生活方式。现在,如果一个人的财产超过十两,他才能够获得官职,而廉洁的官员却不一定很多。即使拥有土地的人也不能获得官职,那些没有财产的人同样得不到官位。朕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 赏析:这段诗体现了汉景帝对于官员选拔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廉洁官员的重视。他的诏书强调了诚实守信、清廉为民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贪污腐败的痛恨。
- 秋旱情况:“秋,大旱。”
- 释义:秋季出现严重的干旱天气。
- 译文:秋天,天降大雨,但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当时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损害,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了农民的收成。这也反映出汉景帝时期农业面临的困境。
- 三年春正月诏文:“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 释义:这是关于皇太子冠礼的诏令,赐给为父亲后生儿子的平民一级爵位作为奖赏。
- 译文:三月,皇帝下令赐予参加皇太子冠礼的平民一级爵位作为奖励。
- 赏析:此诏旨在表彰孝道,通过赐予贵族以爵位来表达对其父辈忠诚的尊敬。这种赐爵行为在当时是一种政治手段,用以维护皇权和贵族的地位。
- 甲子崩逝:“甲子,帝崩于未央宫。”
- 释义:在甲子日,皇帝驾崩于未央宫。
- 译文:四月一日,皇帝在未央宫殿中去世。
- 赏析:这句话简洁地总结了汉景帝的离世。未央宫是汉朝皇帝居住的主要宫殿,这里发生的重大事件自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哀悼。
- 遗诏赏赐:“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
- 释义:皇帝去世后,宫女们回归娘家,并享有终身免除赋税的权利。
- 译文:皇帝去世后,宫女们可以返回自己的家,并且终生免受税收的困扰。
- 赏析:这反映了汉景帝对后宫人员的态度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承诺。这样的政策可能是出于对后宫人员的关怀以及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
- 葬阳陵:“二月癸酉,葬阳陵。”
- 释义:二月二十三日,皇帝安葬在阳陵。
- 译文:二月二十三日,皇帝被安葬在阳陵。
- 赏析:这句话标志着汉景帝正式结束了他的统治生涯,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阳陵,这是对他一生统治的总结和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