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汉书·纪·元帝纪》是班固在东汉时期所著的一本历史书籍,其中详述了汉元帝刘奭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位期间的政策。下面将根据这段文字逐一解释其中的诗句和关键信息:

  1. 诗句释义
  •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这句话描述了孝元皇帝,即汉宣帝的太子,表明他与汉宣帝之间的父子关系。
  • “母曰共哀许皇后”:这里的“共哀”是对恭哀许皇后的一种称呼,而“许皇后”则是指她的名字。
  • “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这句说明了汉宣帝在治理国家时,倾向于使用那些擅长法律的官吏,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 “以刑名绳下”:这里的“刑名”指的是法律的名称,意味着汉宣帝用法律来规范和管理国家。
  1. 译文
  • 孝元皇帝,就是汉宣帝的太子。他的父亲是恭哀许皇后。汉宣帝在民间出生,后来即位成为皇帝。汉宣帝八岁时被立为太子。他性格宽厚,尊重儒家学说。见到宣帝所起用的官吏多为文法吏(擅长运用法律的官吏),汉宣帝便以刑法为标准来衡量臣民,让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因犯讥刺君上之罪而被诛戮。汉宣帝曾对孝元皇帝说:“乱我家者,太子也!”因此疏远太子而偏爱淮阳王,认为他是可以继承自己皇位的人。汉宣帝还对淮阳王的母亲张婕妤特别宠爱,并有意让淮阳王接替太子的位置。
  1. 关键词注释
  • 孝元皇帝:指汉宣帝的儿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
  • 宣帝太子:指汉宣帝的长子,也就是刘奭的父亲。
  • 恭哀许皇后:汉宣帝的妃子,生下了汉宣帝和刘奭。
  • 文法吏:擅长运用法律条文的官吏,这里特指执法严格、讲究法律程序的官员。
  • 刑名:指法律的名称,即刑法。
  1. 赏析
  • 这段历史记载了汉元帝刘奭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温和而重视儒家学说的皇帝。他对父亲的宣帝政策有所反思,但并未完全采纳父亲的做法,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 文中描绘了汉宣帝时期的一些政治现象,如对法律的过度依赖,这反映了汉代初期的政治特色。

《汉书·纪·元帝纪》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它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