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宫徙未央宫,大置酒。赐郎从宫帛,及宗室子钱,人二十万。吏民献牛、酒者赐帛,人一匹。
六月,赦天下。诏曰:“朕闵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三辅、太常郡得以叔、粟当赋。”
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上林有柳树枯僵自起生。
罢中牟苑赋贫民。诏曰:“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毋漕。三年以前所振贷,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牛者勿收责。”
夏四月,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皆坐纵反者,仁自杀,平、胜胡皆要斩。
冬,辽东乌桓反,以中朗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击之。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见于高庙。赐诸侯王、丞相、大将军、列侯、宗室下至吏、民金、帛、牛、酒各有差。赐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民爵。毋收四年、五年口赋。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令天下酺五日。
二年夏四月,上自建章宫徙未央宫,大置酒。赐郎从官帛,及宗室子钱,人二十万。吏民献牛、酒者赐帛,人一匹。
译文: 在这一年六月,昭帝颁布诏书,宣布全国大赦,并下令减轻漕运的负担,将三百万石漕粮中的部分减半,同时减少宫廷的马车数量和苑中马车的配给。诏令要求各郡国不要征收当年马口钱,而太常郡可以以稻谷作为赋税。此外,对中牟的贫民免除赋税,并且停止四年的漕运。三年前所赈贷的,如果不是丞相和御史的请求,那么边郡接受牛的人无需归还。
注释: - “二年”:指昭帝在位的第一年(公元前73年)。
- “夏四月”:夏季的第四个月。
- “自建章宫徙未央宫”:昭帝将位于长安城的建章宫迁到了新的未央宫。
- “大置酒”:举行盛大宴会。
- “赐”:皇帝赏赐。
- “郎从官帛”:指赐予参与宫廷事务的郎官丝绸。
- “宗室子钱”:赐予皇室成员的钱。
- ‘人二十万’:“人”指人头。
- “颇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三辅传马”:减少了皇帝自己的车辆和苑中的马匹,用以补偿边郡和三辅地区的马匹。
- “其令郡国毋敛今年马口钱”:命令各郡国不要再征收今年马的口税。
- “罢中牟苑赋贫民”:停止中牟苑的赋役。
赏析:
本段反映了昭帝即位后的政治措施,主要是为了恢复经济和减轻人民的负担。通过减免赋税和减少宫廷开支,昭帝试图稳定国家的经济状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些措施显示了昭帝时期的务实政策,以及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此外,诏书中提到的“轻徭薄赋”,也反映出汉昭帝时期的政府倾向于减少税收和徭役,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