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故民兴行,上义而下利。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畜奴婢,被服绮谷,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娅以成俗,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岂不难哉!诗不云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其申敕有司,以渐禁之。青绿民所常服,且勿止。列侯近臣,各自省改。司隶校尉察不变者。」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蚀之。

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无云有雷,声光耀耀,四面下至地,昏止。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诏曰:「乃者,日蚀星陨,谪见于天,大异重仍。在位默然,罕有忠言。今孛星见于东井,朕甚惧焉。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其各悉心,惟思变意,明以经对,无有所讳;与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诗句及译文

1. “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

  • 解释:圣明的君王制定礼仪制度,以此来区分和规定不同身份或等级的人应该如何行为;通过不同的服装来彰显那些德行高尚或有才能的人。

  • 译文:贤明的君王制定了礼仪制度,以此区分和规定不同身份或等级的人应该如何行为;通过不同的服装来彰显那些德行高尚或有才能的人。

    2. “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

  • 解释:尽管拥有财富(财),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尊重(尊),那么就不能超过这些规定。

  • 译文:即使有财富,但如果不尊重,那么就不应该超过规定的界限。

    3. “故民兴行,上义而下利”

  • 解释:因此民众开始遵循正义而忽略私利。

  • 译文:因此,民众开始遵守正义而忽略私利。

    4. “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

  • 解释:现在的社会风气奢华且无度,没有满足的时候。

  • 译文: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奢侈且无度,没有满足的时候。

    5. “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

  • 解释:公卿、列侯的亲属以及身边的大臣都是四方诸侯的标准。

  • 译文:公卿、列侯的亲属以及身边的大臣都是四方诸侯的标准。

    6. “吏民慕效,娅以成俗,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足”

  • 解释:官吏和百姓都效仿这种行为,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风气,然而他们却期望普通百姓能够节俭,让家庭富裕。

  • 译文:官吏和百姓都效仿这种行为,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风气;然而他们却期望普通百姓能够节俭,让家庭富裕。

    7. “诗不云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其申敕有司,以渐禁之”

  • 解释:诗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伟大的师尹啊,人民都在看着你。”这要求有关官员逐渐禁止这种奢侈浪费的行为。

  • 译文:诗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伟大的师尹啊,人民都在看着你。”这要求有关官员逐渐禁止这种奢侈浪费的行为。

    8. “青绿民所常服,且勿止”

  • 解释:绿色和青色的衣服是民众通常穿着的服饰,暂时不要停止。

  • 译文:绿色和青色的衣服是民众通常穿着的服饰,暂时不要停止。

    9. “列侯近臣,各自省改”

  • 解释:列侯爵位和亲近的大臣们应该各自反省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 译文:列侯和亲近的大臣们应该各自反省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10. “司隶校尉察不变者”

  • 解释:司隶校尉要检查那些没有改变原有做法的人。

  • 译文:司隶校尉要检查那些没有改变原有做法的人。

    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朝时期对奢侈浪费行为的担忧和对官员行为的严格要求。通过对比“贤明的君王”与“世俗”、“公卿、列侯的亲属以及身边的大臣”之间的行为差异,强调了道德和政治标准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通过教育和自我反省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整体而言,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思想,即通过改善社会结构和提高道德标准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和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