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一月,行幸雍,祠五畤。
十二月,诏曰:「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
是岁,御史大夫王骏卒。
三年春正月己卯晦,日有蚀之。诏曰:「天灾仍重,朕甚惧焉。惟民之失职,临遣大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诗句
冬十一月,行幸雍,祠五畤。
冬十一月,皇帝巡游至雍县,并在此地祭祀了五座神祠。
注释:
- 冬:季节,指冬天。
- 十一月:月份,指的是农历的十一月份。
- 行幸:皇帝出行视察。
- 雍:地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古代为周朝的都城。
- 祠五畤:在五座神祠进行祭祀,畤是古代对祭坛的一种称呼,意指祭祀的地方。
十二月,诏曰:「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者皆合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
十二月,皇帝颁布诏书说:「前任将作大匠万年知道昌陵的位置过低,不适合作为皇帝的陵墓,他上奏请求修建,并要求建立外城和内宫,却虚报功绩,大量征收赋税役使百姓,造成许多劳役事故。结果,百姓受到牵连,死亡接连不断,百姓疲惫不堪,国家财力匮乏。曾担任大司农中丞的闳多次上奏昌陵无法建成。侍中卫尉长多次劝说应当停止建造,返回原来的住所。我因为卫尉长的意见下达给闳,让公卿大臣们都赞同他的想法。他首先提出建议,主持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让人民得到安宁。之前闳被赐封为关内侯,赏赐黄金一百斤。这次又赐予闳关内侯爵位,食邑一千户,给予闳五百户。万年谄媚奸邪,不忠于国家,毒害百姓,全国上下都对他心怀不满,至今没有平息。虽然他已获得赦免,但不宜居住在京城。因此将他迁徙到敦煌郡。」
注释:
- 十二月:年份中的最后一个月。
- 诏曰:「…」:皇帝发表的诏书。
- 前将作大匠万年:曾任朝廷将作大匠(负责建筑工作)的官员万年。
- 知…不可为…:表示对某事的判断或意见,认为某事不合适或不恰当。
- 奏请营作:上奏申请兴建。
- 营作:建造。
- 建置郭邑:建造城墙等防御设施。
- 妄为巧诈:虚心巧诈,不真实地做事。
- 积土增高:堆积土壤来增高地面。
- 多赋敛繇役:过度征收赋役。
- 兴卒暴之:引发战争或骚乱。
- 蒙辜:蒙受冤屈。
- 死者连属:死者接连不断。
- 民罢极:百姓疲惫至极。
- 匮竭:缺乏财物、资源等。
- 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常侍闳之前担任大司农中丞一职。
- 数奏昌陵不可成:多次上奏昌陵工程不能成功。
- 临遣:临近派遣。
- 循行天下:在全国巡查。
- 存问耆老:慰问年高有德的长者。
- 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推荐敦厚朴实、谦恭有德行的人各一个。
译文
冬季11月,皇帝巡游至雍县,并在此地祭祀了五座神祠。
十二月,皇帝颁布诏书说:「前任将作大匠万年知道昌陵的位置过低,不适合作为皇帝的陵墓,他上奏请求兴建,并要求建立外城和内宫,却虚报功绩,大量征收赋税役使百姓,造成许多劳役事故。结果,百姓受到牵连,死亡接连不断,百姓疲惫不堪,国家财力匮乏。曾担任大司农中丞的闳多次上奏昌陵无法建成。侍中卫尉长多次劝说应当停止建造,返回原来的住所。我因为卫尉长的意见下达给闳,让公卿大臣们都赞同他的想法。他首先提出建议,主持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让人民得到安宁。之前闳被赐封为关内侯,赏赐黄金一百斤。这次又赐予闳关内侯爵位,食邑一千户,给予闳五百户。万年谄媚奸邪,不忠于国家,毒害百姓,全国上下都对他心怀不满,至今没有平息。虽然他已获得赦免,但不宜居住在京城。因此将他迁徙到敦煌郡。」
这年,御史大夫王骏逝世。
三年春正月己卯晦(农历正月三十),日食发生。皇帝颁布诏书说:「天灾连连发生,我很担忧。只看到人民的失职行为,现在派使者前往各地巡视,询问年长有德的老者,了解百姓疾苦。另外与各州刺史一道选拔敦厚老实、谦恭有德的人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