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

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赐号安汉公,及太师孔光等皆益封。语在《莽传》。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前议定陶傅太后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右将军孙建爪牙大臣,大鸿胪咸前正议不阿,后奉节使迎中山王;及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皆以前与建策,东迎即位,奉事周密勤劳,赐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赐帝征即位所过县邑吏二千石以下至佐史爵,各有差。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亡子而有孙若子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其为吏举廉佐史,补四百石。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以元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义陵民冢不妨殿中者勿发。天下吏民亡得置什器储C253。

诗句

元始元年春正月,越裳氏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赐号安汉公,及太师孔光等皆益封。语在《莽传》。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前议定陶傅太后尊号,守经法,不阿指从邪;右将军孙建爪牙大臣,大鸿胪咸前正议不阿,后奉节使迎中山王;及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皆以前与建策,东迎即位,奉事周密勤劳,赐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赐帝征即位所过县邑吏二千石以下至佐史爵,各有差。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亡子而有孙若子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其为吏举廉佐史,补四百石。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以元寿二年仓卒时横赋敛者,偿其直。义陵民冢不妨殿中者勿发。天下吏民亡得置什器储C253。

译文

元始元年春季正月,越裳国使者经过翻译带来一对白雉和两对黑雉。皇帝命令派遣三公进献宗庙。群臣上奏说大司马王莽的功德可以和周公相比拟,因此被赐号为安汉公,同时太师孔光等人也得到了额外的封赏。这些内容详见《汉书·王莽传》。赏赐天下平民每人一级爵位,所有官员中的在位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全部按照实际职级给予待遇,如同正常情况一样。

立原东平王王莽的太子刘开明为新的王,原来的桃乡顷侯的儿子成都被封为中山王。还封宣帝的孙子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之前建议确定定陶傅太后的尊号,坚守儒家经典原则,不迎合权势;右将军孙建作为朝廷的爪牙大臣,大鸿胪咸之前提出正议不阿顺从私情,后奉命出使迎接中山王;以及宗正刘不恶、执金吾任岑、中郎将孔永、尚书令姚恂、沛郡太守石诩,他们之前都参与筹划,向东迎接新皇帝即位,奉事周全勤勉,赐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异。赏赐皇帝征讨即位时经过的各县官吏二千石以下的至佐史爵位,也有差异。又命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的亡去之子如果有孙子或儿子相同血脉的,都得以继承爵位。公、列侯的继承人犯罪,如果能够忍受以上刑罚就先请求宽恕。宗室成员中没有完成职责而被断绝关系的人,免除他们的职务。那些担任吏职并推荐廉洁的下属为佐史的人,补任四百石的职位。全国官员中比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年老退休后,按照原有的俸禄的一半分配给他们,直到他们去世。派遣谏大夫巡视三辅地区,登记统计吏员和百姓,因为元寿二年发生紧急事件导致临时征收赋税的,补偿他们所支付的税款。义陵百姓坟墓妨碍了殿中修建的不予以挖掘。对于全国官员和百姓没有私自储存物品的行为,不予追究。

注释

  • 元始元年:公元1年,是东汉建立后的首年。
  • 越裳氏: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名,此处指代外国使者。
  • 白雉:白色的野鸡。
  • 黑雉:黑色的野鸡。
  • 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三位高级官员。
  • 诏使三公以荐宗庙:皇帝命令三公向宗庙进献。
  • 赐号安汉公:赐给王莽封号“安汉公”以示尊崇。
  • 太师孔光等皆益封:太师孔光和其他官员均得到了额外封赏。
  • 关内侯:汉代的一种低等级的爵位。
  • 举廉佐史:选拔廉洁能干的下属为佐史。
  • 仓卒时横赋敛者:紧急情况下临时征税的人。
  • 赐爵关内侯:赐予关内侯称号。
  • 食邑各有差:根据功绩大小给予不同数目的食邑。
  • 中山王:封地在现在的中山。
  • 义陵民冢:义陵(今陕西西安)民众坟墓。
  • 补四百石:补任四百六十个石的官职。
  • 参分故禄:分享原有俸禄的一部分。
  • 奉事周密勤劳:办事周到勤奋。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喻开始时稍有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差距。
  • 不阿指从邪:不随声附和他人意见。
  • 不阿顺从私情:不迎合私人利益。
  • 宗正刘不恶:宗法正派的官员。
  • 执金吾咸前正议:大司马前正议官执法公正。
  • 仓猝之时横赋敛者偿其直:因紧急情况临时征税的人应赔偿所收税金的原价。
  • 义陵民冢:在义陵(今陕西西安附近)的民众墓地被发现。
  • 不究其事:不再追究此事。
  • 举廉佐史:选拔廉洁有才能的下属为佐史。
  • 补吏:补任低级官职。
  • 比二千石以上:俸禄为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 无私自贮积财物者:没有私自储藏财物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元始元年春季正月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措施,涵盖了外交交流、政治决策、封赏、赦免等方面的内容。诗中涉及的主题包括对外国使者的接待、对功臣的表彰、对官员和百姓的恩惠以及对特定事件的处理,反映出东汉初年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走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