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

二月,封帝太太后从弟侍中傅商为汝昌侯,太后同母弟子侍中郑业为阳信侯。

三月,侍中驸马都尉董贤、光禄大夫息夫躬、南阳太守孙宠皆以告东平王封列侯。语在《贤传》。

夏五月,赐中二千石至六百石及天下男子爵。

六月,尊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

秋八月,恭皇园北门灾。

冬,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兵法有大虑者。

元寿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诏曰:“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未皇宁息。惟阴阳不调,元元不赡,未赌厥咎。娄敕公卿,庶几有望。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于亡灭。是故残贼弥长,和睦日衰,百姓愁怨,靡所错躬。乃正月朔,日有蚀之,厥咎不远,在余一人。公卿大夫其各悉心勉帅百寮,敦任仁人,黜远残贼,期于安民。陈朕之过失,无有所讳。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

  • 注释:这里的“行西王母筹”指的是民众模仿西王母的法度(筹)来祈雨,而“会聚祠西王母”则是指民众聚集在西王母神庙中祈祷降雨。“或夜持火上屋”,可能是用火把照亮屋顶,以增加祭祀时的神圣氛围;“击鼓号呼相惊恐”则可能是一种仪式中的呼唤声,用来驱邪避凶,并制造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气氛。

译文:这年春天,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在关东地区,人们开始仿效西王母的法度,通过在各个郡县进行祭祀活动来祈雨,并且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他们到达长安城。当人们集会在西王母庙里时,他们可能会点燃火把照亮屋顶,同时敲打着鼓发出声音,以期达到驱鬼避邪的目的。

赏析:《汉书·哀帝纪》记载了元寿四年春季发生的一次重大旱灾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民间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环境,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奈和应对策略。通过这一事件,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