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卨、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钳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有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B058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表略】
诗句:
译文:
昔日《诗经》和《尚书》叙述了虞舜和大禹接受帝位的故事,他们积累了功德,为百姓治理国家。他们在摄政时期,对孝道的推崇如天地一般,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最后才登上皇位。商朝和周朝的君主都是由尧、舜这样的贤君来担任,他们通过修养仁德和实行正义,历经十几代,一直到商汤和周武王,才开始实施征伐。
注释:
- 昔:指从前。
-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
- 述虞、夏之际:讲述的是关于虞舜和大禹接受帝位的历史。
- 舜、禹受禅:指舜、禹这两位圣君被后人奉为帝王。
- 积德累功:积累功德和功劳。
- 治于百姓:为百姓治理国家。
- 摄位行政:摄政,主持国政。
- 孝之于天:对孝道的重视如同对待天上的神明一样。
- 经数十年: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
- 然后当位:之后才真正当上皇帝。
- 殷、周之王:商朝和周朝的君王。
- 繇卨、稷:指的是商朝的太甲(商高宗)和周文王姬昌。
- 修仁行义:修养仁义道德。
- 历十余世:经历了十多个朝代。
- 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
赏析:
此诗是一篇古代的表文,主要讲述了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以及相关人物。其中提到的“昔《诗》、《书》述虞、夏之际”反映了古人对历史的记载以及对尧、舜等先贤的评价,而“昔《诗》、《书》述殷、周之际”则是在回顾商朝和周朝的辉煌历史。通过这些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连续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