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书》载唐、虞之际,命羲、和四子顺天文,授民时;盗四岳,以举贤材,扬侧陋;十有二牧,柔远能迩;禹作司空,平水土;弃作后稷,播百谷;卨作司徒,敷五教;咎繇作士,正五刑;垂作共工,利器用;益作朕虞,育草木鸟兽;伯夷作秩宗,典三礼;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记曰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四岳谓四方诸侯。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王莽篡位,慕从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虐政,遂以乱亡。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诗句:
《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
译文:
《易经》中记载了宓羲、神农和黄帝作为教化的领导者,而《传》则描述了他们的官职,认为宓羲是龙师,名官为龙;神农是火师,名官为火;黄帝是云师,名官为云。少昊则是鸟师,名官为鸟。
注解:
《易》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描述。宓羲、神农和黄帝都是传说中的上古时期的伟大领袖,他们通过教化和实践来影响和指导人们的行为。“龙师”、“火师”和“云师”分别代表了他们与自然元素——龙、火和云的联系。《易》中的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古代人们对领导力量的认识和尊重。它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