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世代虽殊,其揆一也。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求聘四皓,过魏则宠无忌之墓,适赵则封乐毅之后。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宫用能为次序。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于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汉兴,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卒用废黜。是后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余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浸广博矣。是以别而叙之。【表略】

【诗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世代虽殊,其揆一也。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求聘四皓,过魏则宠无忌之墓,适赵则封乐毅之后。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宫用能为次序。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于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译文】:自古以来,那些承受天命和中兴之君,必定要恢复灭亡的国家,接续断绝的家族,修复废置的事业,选拔遗逸的人才。这样,天下就归于仁爱,各地的政治就会顺利运行。史书上说,周武王攻克商朝,他追记并尊崇贤圣之人,但自己还没有到车驾之下。虽然时代不同,但其道理是一致的。汉高祖平定乱世,诛伐残暴之敌,各种事务草创未定,每天忙于处理这些事情,但他仍然修缮祭祀了六国的庙宇,聘请了四皓。路过魏国时,他宠爱了无忌的坟墓;在赵国时,他封赏了乐毅的后代。他在进行奖赏的时候授官给他的人,是根据功劳的多少来决定的,是根据才能的高低来安排的。后来的皇帝都继承并遵循了他的事业,旧臣们都相继地居于高位。到了孝武帝时期,元勋宿将全都去世了。当汉武帝也兴起文学,提拔隐藏的人才时,公孙弘从海边登上宰相的位置,所以被赏赐为列侯。他还广泛征询前代的情况,请教年长的智者,终于找到周朝的后人,又给予封赏和土地。从此以后,担任宰相的都是侯爵。元帝、成帝之间,晚年才得到商朝的后裔,以备作为宾客的地位。

【赏析】:这首诗是对汉代开国功臣的评价和赞扬。诗中强调了汉朝建立者对于恢复灭亡国家、接续断绝家族、修复废置事业的重视。同时,诗中提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贡献,如周武王、周公旦等,以及他们的历史影响。此外,诗中还反映了汉朝建立者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的变化。从最初的重视到现在的广泛赞誉,体现了汉朝政治制度和文化的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