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孝武帝时乐官考正。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效之于气物,和之于心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径象乾律黄钟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至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千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
诗句:
《汉书·志·律历志上》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译文:
《汉书·志·律历志上》曰:“乃同律度量衡”,这是为了使远近之间能够平等,建立民众之间的信任。从伏羲画八卦开始,用数字来计数,到黄帝、尧、舜时已完善无缺。
关键词解释:
- 《汉书》:指班固所著的《汉书》。
- 《志》:指的是《汉书》中的各部分内容。
- 律历志上:是《汉书》中的第二十二卷,专门讨论天文、历法等内容。
赏析:
这段文字是《汉书·志·律历志上》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如何通过统一度量衡来达到社会的平等和稳定。《虞书》中提到了“乃同律度量衡”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整齐划一,更是为了确立社会的信任和秩序。《汉书》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许多古代的制度和事件,其中关于律历的记述尤其详尽。通过对古代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