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为本,生于黄种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有三统之义焉。其传曰,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
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位于寅,在正月,夹钟:言阴夹助太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洗:洗,洁也,言阳气洗物辜浩之也。位于辰,在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位于巳,在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钟:林,君也,言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茂盛也。位于未,在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位于申,在七月。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八月。亡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亡厌已也。位于戌,在九月。应钟:言阴气应亡谢,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位于亥,在十月。
五声为本,生于黄种之律
诗句:
黄钟为君,林钟为臣。
大吕为客,中吕为主。
太蔟为宾,姑洗为辅。
蕤宾为友,夷则为仆。
亡射为隶。
译文:
《汉书·志·律历志上》中提到,十二律分为阴阳六组,每组有六个律,称为正律,另外还有三个辅助律,统称为变律。黄钟是正律之首,象征中央和权威;太族、姑洗、蕤宾、夷则、亡射依次为第二至第七正律。这些音律的排列与古代天干地支相结合,体现了天地之气的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排列,可以协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并应用于天文历法。
注释与赏析: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五行理论被用来描述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黄钟作为正律之首,象征“中央”即土的象征。黄钟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其他所有音的基准,如同一个乐团中的指挥,决定着整个乐团的和谐。而其他辅助律则象征着不同的方位和角色,例如太族代表东方木气,姑洗、蕤宾等代表南方火气,夷则代表西方金气,亡射代表北方水气。这种排列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古人对于音乐与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汉书·志·律历志上》的编排还展示了古人利用乐律来调和阴阳五行,以及预测天气变化的智慧。这种将音乐与天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后世的音乐、医学乃至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汉书·志·律历志上》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音乐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智慧与文化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