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于阳东北丑位。《易》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答应之道也。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声应,无有忽微,不复与它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此黄钟至尊,亡与并也。

《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天之数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其义纪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百三十九岁之章数,黄钟之实也。繇此之义,起十二律之周径。地之数始于二,终于三十。其义纪之以两,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终地之数,得六十,以地中数六乘之,为三百六十分,当期之日,林钟之实。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卦,大族之实也。《书》曰:“天功人其代之。”天兼地,人则天,故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象也。地以中数乘者,阴道理内,在中馈之象也。三统相通,故黄钟、林钟、太族律长皆全寸而亡余分也。

《汉书·志·律历志上》是班固所著的古代历史文献之一,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音乐理论。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翻译:

  • 诗句: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于阳东北丑位。《易》曰“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答应之道也。

  • 译文:黄钟、子,是天的正声;林钟,与丑相对应,是地的正声;太族,与寅相对应,是人的正声。三个正声开始,因此地正在开始时就与阴相对应。

  • 赏析:《汉书》中记载的黄钟、子、地正、人正是中国古代音乐和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钟被视为天地的中心,代表着宇宙的和谐与秩序。而地正则是地支的象征,反映了地球的自然规律和文化意义。

《汉书·志·律历志上》不仅是一篇记录古代天文历法和音乐理论的作品,也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深入解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