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躔,星之纪也。纲纪之交,以原始造设,合乐用焉。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参分损一,下生林钟。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族。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参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参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则。参分夷则损一,下生夹钟。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参分亡射损一,下生中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丈者,张也。引者,信也。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蒦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内官,廷尉掌之。
汉书《志·律历志上》译文及赏析
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躔,星之纪也。
译文:
- 《玉衡杓》是天体运行的纲领,即指天体的运行轨道。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是星辰运转的规律。
纲纪之交,以原始造设,合乐用焉。
译文:
- 天体运行规律与音乐相结合。
- 原始的法则被创造出来并用于音乐。
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译文:
- 音律和谐相和,用来培养万物的生长变化。
- 音乐和歌唱被用于教化。
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
译文:
-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取象比类。
- 然后所有的阴阳、万物都条理分明地展现。
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参分损一,下生林钟。
译文:
- 根据形成的数目来计算总合,以黄钟的长度为单位(1寸)。
- 再根据比例进行分配,产生新的音阶。
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族。
译文:
- 将林钟的比例减去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
- 从太族开始形成新的音阶。
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
译文:
- 从太族的比例中减去一个单位来得到新的音阶。
- 从而产生南吕音阶。
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
译文:
- 将南吕的比例加上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并向上发展。
- 由此产生姑洗音阶。
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
译文:
- 从姑洗音阶中减去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向下发展。
- 从而产生应钟音阶。
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
译文:
- 从应钟的音阶中加上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并向上发展。
- 由此产生蕤宾音阶。
参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
译文:
- 从蕤宾音阶中减去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向下发展。
- 从而产生大吕音阶。
参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则。
译文:
- 从大吕音阶中加上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并向上发展。
- 由此产生夷则音阶。
参分夷则损一,下生夹钟。
译文:
- 从夷则音阶中减去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向下发展。
- 从而产生夹钟音阶。
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
译文:
- 从夹钟音阶中加上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并向上发展。
- 由此产生亡射音阶。
参分亡射损一,下生中吕。
译文:
- 从亡射音阶中减去一个单位得到新音阶,向下发展。
- 从而产生中吕音阶。
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译文:
- 阴阳相互生发,从黄钟开始顺时针方向循环旋转八次。
- 这个循环的周期叫做五声,由铜制作而成。
- 这个制度属于音乐的大系统,由太常官掌管。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丈者,张也。引者,信也。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蒦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内官,廷尉掌之。
译文:
- “度”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标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钟的长度(1寸)。
- 使用的材料包括子谷中的精米(即“秬黍”)制成的黄米,每粒黄米的宽度是90分之一寸,这个比例就是黄钟的长度标准。
- 这个长度单位分为1分、1寸、1尺、1丈和1引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界定。
- 这些单位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铜和竹材,其中铜的高度是一寸,直径是二寸;竹材作为引的制作材料,高度是一分,直径六分。
- 度、量、衡是古人用来规范天地之间关系的尺度和工具,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概念和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