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BB31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汉书·志·律历志上
探索古代度量衡之术,理解古代科技文化
- 引言
- 历史背景与研究价值
- 汉书《虞书》与度量衡起源
- 律历之制起源
- 伏羲画八卦与数起
- 尧、舜时期度量衡大备
- 度量衡系统概述
- 黄钟与龠的关联
- 量具由小到大的演化过程
- 度量衡标准制定
- 铜质器具在制度中角色
- 五量标准确立及意义
- 技术与文化影响
- 古代科技与日常生活
- 度量衡对经济与社会的作用
- 结论
- 度量衡对现代意义
- 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