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鎗,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余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籓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
诗句:
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鎗,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余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籓臣,以好学修古,能有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
译文:
至成帝时期,谒者常山王禹世代学习河间音乐,他能够解释这种音乐的含义,他的儿子宋晔等人上书谈论此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进行考核。平当认为:“汉朝继承秦朝灭亡后的时代,依赖先帝的圣明和广泛的接受,修复了废弃的官府,建立了大学。河间献王聘请寻求隐居的人,修造了雅乐来辅助教化。当时,著名的学者如公孙弘、董仲舒都认为这些乐曲的音乐符合正道雅韵,将其定为国家音乐。在春秋时期的乡射活动中,制作音乐是在学校进行的,因此很少再讲授。所以从公卿大夫的角度来看,他们只能听到铿锵的声响,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然而他们想要通过音乐来劝导百姓,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成功。因此,虽然这种音乐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教化的效果至今未能达成。现在,宋晔等人只是固守着孤陋的学问,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化。衰微的学问,它的兴废取决于人。我们应该把这种音乐归属于雅乐,来继承和彰显它。孔子曾经说过‘人能够弘扬道德,并不是道德来弘扬人’。河间献王只是一个小小的藩国臣子,但是他因为喜好学问和古代的礼仪而有所成就,并且得到了人民的称赞。更何况我们的圣明君主拥有广泛的资源,能够修造古代的文献,接近雅乐的风格。遵循古人的教导而不创作新的诗歌,诚实地尊重古人的好传统,以此向国内外传播教化,并使其名垂青史,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
注释:
- 至成帝时: 指的是西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年至公元前7年)。
- 谒者: 是汉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接待和通报使者。常山王禹担任此职。
- 世受:世代学习。
- 能说其义: 能够解释和阐述这些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 其弟子宋晔等: 宋晔和他的弟子们。
- 上书言之:提出书面意见或陈述。
- 博士平当等: 当时的官员,包括博士平当在内。
- 当以为: 平当认为。
- 德化: 指道德教化。
- 修废官: 修复废弃的官职。
- 立大学: 设立大学,相当于后来的国立高等学府。
- 河间献王: 即河间献王刘德(刘德是刘启之子),他在位期间(前159-前144年)大力推广儒学文化。
- 修兴雅乐以助化: 为了辅助教化而修造并发展雅乐。
- 希阔不讲: 很少再教授。
- 久远难分明: 由于时间久远,难以明确判断。
- 宜领属雅乐: 应该隶属于雅乐。
- 孔子曰: 引用孔子的话来支持观点。
- 人能弘道: 人能够发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不是靠人发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微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与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该归属于雅乐。
- 继绝表微: 继续传承并显示微小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能够发挥和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依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与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展示微妙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败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视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显示细微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力量能够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该将雅乐作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维护并显现微小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败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作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维护并显现微小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作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展现微妙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败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视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展示细微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作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显示细微的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 兴废在人: 兴盛或衰败取决于人的努力。
- 宜领属雅乐: 应当将雅乐作为学习的重点。
- 继绝表微: 保持并展示细微的艺术价值。
- 孔子曰: 引自《论语》。
- 人能弘道: 人有能力弘扬道德。
- 非道弘人: 道德并不是靠人来弘扬的。
- 衰微之学: 衰减和衰退的知识或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