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晁错复说上曰: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上(翻译及注释)

原文: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译文:积储是国家的大命。如果粮食充足且财富有余,还做什么不能成功?用这些来进攻可以夺取胜利,用来防守可以保持坚固,用来作战可以战胜敌人。安抚敌人,亲近远方,为何招揽不来贤士?如今鼓励民众回归农业,使他们都专注于根本,使全国的百姓都能依靠土地生活,那些仅从事技艺却游荡无业的人转向耕种农田,那么积蓄充足,人们就会快乐地生活。这样可以使国家富强安定,但仅仅是为了积累财物。我私下为您感到惋惜!

赏析

这段论述了积累物资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强调了充足的粮仓和足够的财富是国家安定和发展的基础。通过攻击、防守和作战,国家得以稳固;通过安抚和亲近远方,国家得以招揽贤才。最后指出,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民生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

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经济。粮食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农业在治国理政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国家要确保粮食和财富的充裕,以此保障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

这段话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富足和社会的和谐。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这种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