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诗句: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译文:现在的法律规定轻视商人,商人因此变得富有和尊贵了;而尊重农民,农民因此变得贫困和低贱了。
关键词注释:
- 法律 - 指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令。
- 商人 - 指商业活动者,主要是指从事买卖交易的人。
- 富贵 - 形容生活富裕、地位高。
- 尊 - 尊敬,重视。
- 农夫 - 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 贫贱 - 贫穷且地位低下。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商业和农业的不平等对待。在诗中,商人因为其财富而受到国家的尊重,而农民则因为贫困而被贬低。这种偏见导致了社会的不公,使得商人更加富有,而农民更加贫穷。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公正社会的向往。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让农民通过种植粮食来获得爵位和免除罪责,以此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个方案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