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B04B。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B04B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B04B,长终亩。一亩三B04B,一夫三百B04B,而播种于B04B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贵阝其土以附苗根。故其《诗》曰:“或芸或B679,黍稷DE3EDE3E。”芸,除草也。B679,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故DE3EDE3EDE3E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E346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又教边郡及居延城。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诗句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B04B。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B04B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B04B,长终亩。一亩三B04B,一夫三百B04B,而播种于B04B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贵阝其土以附苗根。故其《诗》曰:“或芸或B679,黍稷DE3EDE3E。”芸,除草也。B679,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故DE3EDE3EDE3E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E346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又教边郡及居延城。是后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译文
汉武帝晚年后悔征战之事,于是将丞相封为富民侯。皇帝下诏说:“当前最应做的,在于努力务农。”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让他推广代田法。赵过发明的代田法,就是利用一块土地连续几年种植相同的作物,通过轮换种植来提高土地产出和节省劳力。这种方法需要用到一种叫做“耦”的工具,即两个耜配合使用,每个耜宽约一尺,深约一尺。一个耦可以耕作一亩地,因此称为“一夫百亩”,也就是一个人一年可以耕种一百亩土地。这种轮作制度使得土地能够持续深耕细作,从而增加土地肥力。赵过还发明了一套适合该制度的耕作工具和设备,包括十二人共同耕作一井(方形土地)一屋的土地,所以每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五升粮食,而且效率高得多。他还教授地方官员和农民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耕作,教导他们如何合理分配劳动力和耕作时间。这种耕作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也使得农民在农忙季节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其他事务,减轻了劳动强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汉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情况。赵过的代田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轮作制和合理的土地使用策略,大幅度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种耕作方法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得农业生产更为可持续。
这首诗也体现了汉朝中央政府对于农业的重视。通过下诏鼓励农民务农,并派遣官员去指导农业生产,显示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教育农民学习使用各种农具和方法,这也是汉代政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普及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还展示了当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这种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和技术推广,可以看出汉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