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籓,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府库百官之富,天下晏然。莽一朝有之,其心意未满,狭小汉家制度,以为疏阔。宣帝始赐单于印玺,与天子同,而西南夷钅句町称王。莽乃遣使易单于印,贬钅句町王为侯。二方始怨,侵犯边境。莽遣兴师,发三十万众,欲同时十道并出,一举灭匈奴;募发天下囚徒、丁男、甲卒转委输兵器,自负海江、淮而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海内扰矣。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下令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十税五也。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诗句:平帝崩,王莽居摄,遂篡位。
译文:西汉末年,皇帝平帝去世,王莽趁机掌握了政权,开始篡夺皇位。
关键词解释:
- 平帝崩:指西汉宣帝的曾孙刘贺被废黜后,皇位继承人刘询继位,而刘询是宣帝的曾孙,所以称“平帝”为曾孙。
- 王莽居摄:王莽(公元53年-23年),新朝建立者,他利用汉朝衰落,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掌握实权。
- 篡位:指王莽篡夺了汉朝的皇位,自立为帝。
赏析:
本诗反映了王莽篡权后,对汉朝原有制度和官员的不满及改革尝试。诗中表达了王莽希望通过改变制度来强化中央集权,并试图模仿古代的治国模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他的这些尝试并未能成功,反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此诗体现了王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改变国家命运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