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小布长寸五分,重十五铢,文曰“小布一百”。自小布以上,各相长一分,相重一铢,文各为其布名,直各加一百。上至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是为布货十品。
凡宝货三物,六名,二十八品。
铸作钱布皆用铜,淆以连锡,文质周郭放汉五铢钱云。其金、银与它物杂,色不纯好,龟不盈五寸,贝不盈六分,皆不得为宝货。元龟为蔡,非四民所得居,有者,入大卜受直。
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民私以五铢钱市买。莽患之,下诏:“敢非井田、挟五铢钱者为惑众,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坐卖买田、宅、奴婢、铸钱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不可称数。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钱直一,与大钱五十,二品并行,龟、贝、布属且寝。
诗句:“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
译文:这些是汉代货币系统中的十种布帛,它们的长度和重量各不相同。其中最小的一种叫“小布”,长度为一寸五分,重十五铢,文字为“小布一百”。而最大的一种则称为“大布”,其长度达二寸四分,重量一两三钱。
注释:“小布”指的是古代货币系统中的一种非常小的货币单位,通常用于小额交易。它的长度为一寸五分,重十五铢,文字上刻有“小布一百”。这种货币在汉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赏析: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汉朝时期货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长度和重量的布帛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和使用场景。从“小布一百”到“大布”,每一种货币都有其特定的长度、重量和价值,反映了当时货币计量体系的精细程度。此外,这些货币还涉及到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如“小布”的使用范围和价值,以及它们与普通百姓生活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