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促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促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
经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EBBC稼穑。”
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
说曰:“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鸾之节,田狩有三驱之制,饮食有享献之礼,出入有名,使民以时,务在劝农桑,谋在安百姓:如此,则木得其性矣。若乃田猎驰骋不反宫室,饮食沉湎不顾法度,妄兴繇役以夺民时,作为奸诈以伤民财,则木失其性矣。盖工匠之为轮矢者多伤败,乃木为变怪,是为木不曲直。
解析:
诗句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促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促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陈行事,讫于王莽,举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
译文
汉朝建立后,继承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化断层,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公羊春秋》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创了阴阳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典范。在宣帝和元帝之后,刘向深入研究了《穀梁春秋》,分析了各种事件中的各种吉凶祸福,并传播了《洪范》一书,这与董仲舒的思想有所不同。到了刘向的儿子刘歆,他对《左传》进行了研究,但其中关于《春秋》的观点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外,他还记载了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和李寻等人的研究,这些记录一直持续到王莽时期,涵盖了十二个历史阶段,以此编写了《春秋》的著作。
注释
- 经曰:这里指的是《汉书·志》中的部分内容,是班固根据儒家经典的解释。
-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的五种基本物质。
- 水曰润下:水具有向下滋润的特性。
- 火曰炎上:火具有向上温暖的特性。
- 木曰曲直:木具有弯曲或笔直的特性。
- 金曰从革:金具有随形而变的特性。
- 土EBBC稼穑:土能够生长庄稼。
- 田猎不宿:频繁的打猎会扰乱正常的农事活动。
- 饮食不享:过度饮酒和享受会影响农业生产。
- 夺民农时:过度的军事行动会妨碍农业生产。
- 奸谋:非法的行为或计划。
- 木不曲直:木失去了应有的正直性。
赏析
本诗通过对汉代初期儒家学者对于五行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实践。特别是通过董仲舒、刘向、刘歆等人的研究与实践,展示了儒家思想如何影响和指导汉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