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甘露元年四月丙申,中山太上皇庙灾。甲辰,孝文庙灾。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孝武园白鹤馆灾。刘向以为,先是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击堪辅政,为佞臣石显、许章等所谮,望之自杀,堪废黜。明年,白鹤馆灾。园中五里驰逐走马之馆,不当在山陵昭穆之地。天戒若曰,去贵近逸游不正之臣,将害忠良。后章坐走马上林下烽驰逐。免官。

永光四年六月甲戌,孝宣杜陵园东阙南方灾。刘向以为,先是上复征用周堪为光禄勋,及堪弟子张猛为太中大夫,石显等复谮毁之,皆出外迁。是岁,上复征堪领尚书,猛给事中,石显等终欲害之。园陵小于朝廷,阙在司马门中,内臣石显之象也。孝宣,亲而贵;阙,法令所从出也。天戒若曰,去法令,内臣亲而贵者必为国害。后堪希得进见,因显言事,事决显口。堪病不能言。显诬告张猛,自杀于公车。成帝即位,显卒伏辜。

诗句如下:

中山太上皇庙灾,甲辰日,孝文庙也受灾。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日,孝武园白鹤馆也受灾。刘向以为是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击堪辅政,为佞臣石显、许章等所谮,望之自杀,堪废黜了。永光四年六月甲戌日,孝宣杜陵园东阙南方也受灾。

译文如下:

中山太上皇庙,在甲辰日,发生火灾。孝文庙,也就是元帝初元三年四月,乙未日,也发生了火灾。孝武园的白鹤馆,也就是刘向认为的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击堪辅政的时候,因为被佞臣石显和许章所陷害,导致他们自杀和被废黜。永光四年六月甲戌日,孝宣皇帝的杜陵园东阙南方也遭受了火灾。

关键词解释:

  • 中山太上皇庙:位于中山地区的皇家祖庙,历史悠久。
  • 甲辰: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天干地支组合,这里指代特定的日期。
  • 孝文庙:即孝文帝(即汉文帝)的祖庙,是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 元帝初元三年:指的是西汉时期,汉元帝的开始一年。
  • 白鹤馆:是汉代帝王举行宴会的地方,通常用于接待外国使节或进行朝见等重要活动。
  • 刘向: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对《汉书》等历史文献有重要贡献。
  • 前将军萧望之: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将,曾辅助汉顺帝治理国家。
  • 光禄大夫击堪: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大臣,因政治原因被罢免。
  • 石显:东汉末期宦官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狡猾和专权而闻名。
  • 许章:东汉时期的另一位宦官,与石显一同专权。
  • 杜陵园:位于长安城内的一个皇家园林,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在此发生。
  • 天戒: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一种预示吉凶的自然现象,常通过星象来解读。
  • 去贵近逸游不正之臣:指的是远离那些权贵并避免不必要的娱乐活动的政治人士。
  • 将害忠良:指这些人可能会危及国家的忠贞良才。
  • 后章:指后来的某人或某事,具体身份不详。
  • 上复征用周堪:再次起用周堪担任官职。
  • 及堪弟子张猛:与周堪有师徒关系的张猛也被起用。
  • 石显等终欲害之:石显等人最终打算害周堪。
  • 孝宣:指西汉时期的皇帝刘询(即汉宣帝),他的统治时期相对清明。
  • 亲而贵:形容地位尊贵,但可能亲近而不公正的人或事。
  • 阙:这里指宫廷中的重要建筑或场所,象征着法令的制定和执行之地。
  • 内臣亲而贵者必为国害:指宫廷中地位亲近且尊贵的人如果过于专权,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 堪希得进见,因显言事:周堪难得有机会接近皇帝,因为石显的谗言而被排除在外。
  • 事决显口:由石显决定周堪的事情如何处理。
  • 病不能言:周堪因病无法说话。
  • 显诬告张猛:石显诬陷张猛有罪。
  • 自杀于公车:张猛在公车上自杀。
  • 成帝即位:新即位的皇帝是汉成帝刘骜。
  • 显卒伏辜:石显最终被判罪。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腐败和奸臣当道的担忧。诗中提到的“天戒”和“去贵近逸游不正之臣”,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政治清明和法律尊严的重视。同时,诗中的“后章”、“上复征用周堪”等词的使用,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述,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整体来看,此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和反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