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元凤元年,燕城南门灾。刘向以为时燕王使邪臣通于汉,为谗贼,谋逆乱。南门者,通汉道也。天戒若曰,邪臣往来,为奸谗于汉,绝亡之道也。燕王不寤,卒伏其辜。

元凤四年五月丁丑,孝文庙正殿灾。刘向认为,孝文,太宗之君,与成周宣榭火同义。先是,皇后父车骑将军上官安、安父左将军桀谋为逆,大将军霍光诛之。皇后以光外孙,年少不知,居位如故。光欲后有子,因上待疾医言,禁内后宫皆不得进,唯皇后颛寝。皇后年六岁而立,十三年而昭帝崩,遂绝继嗣。光执朝政,犹周公之摄也。是岁正月,上加元服,通《诗》、《尚书》,有明哲之性。光亡周公之德,秉政九年,久于周公,上既已冠而不归政,将为国害。故正月加元服,五月而灾见。古之庙皆在城中,孝文庙始出居外,天戒若曰,去贵而不正者。宣帝既立,光犹摄政,骄溢过制,至妻显杀许皇后,光闻而不讨,后遂诛灭。

诗句输出:

昭帝元凤元年,燕城南门灾。

译文输出:

昭帝元凤元年,燕城南门发生了火灾。刘向认为是时燕王派遣了奸臣与汉朝勾结,图谋叛乱。南门是连接汉朝与外界的要道,天意如同警告般地说,奸臣往来,在汉朝内部制造祸乱,这是断绝灭亡之道。燕王未能觉悟,终于招致了灭顶之灾。

注释输出:

  • 昭帝元凤元年:指汉昭帝即位的第一年。
  • 燕城南门灾:燕城(今北京)南面的城门发生火灾。
  • 刘向认为:指的是汉代学者刘向对此次火灾的解释和分析。
  • 时燕王使邪臣通于汉,为谗贼:当时燕王派来奸佞的大臣与汉朝勾结,进行陷害和谗言。
  • 为谗贼,谋逆乱: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阴谋造反和破坏国家稳定。
  • 天戒若曰:上天的告诫就像说“如果”这样。
  • 为奸谗于汉:在汉朝内部进行诽谤和陷害。
  • 绝亡之道也:这样做将断绝汉朝的前途和命运。

赏析输出:

此诗表达了对昭帝时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的警示。通过描述燕城南门的火灾,暗示了燕王与汉朝奸臣的联系,以及他们可能对汉朝造成的危害。诗中引用《易经》中的“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来表达天地间的征兆预示了国家的安危,而诗人借此指出燕王的行为是对这种征兆的漠视。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历史上箕子与周武王的故事,以说明忠诚与奸佞的对立以及天命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天文现象相结合的形式,传达了对于政治腐败和天命不保的深刻忧虑,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患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