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时,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仄注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刘向以为近服妖也。时王贺狂悖,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驺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冠者尊服,奴者贱人,贺无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当自至尊坠至贱也。其后帝崩,无子,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乱无道,缚戮谏者夏侯胜等。于是大臣白皇太后,废贺为庶人。贺为王时,又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此服妖,亦犬祸也。贺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去之则存,不去则亡矣。”贺既废数年,宣帝封之为列侯,复有罪,死不得置后,又犬祸无尾之效也。京房《易传》曰:“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天下乱,辟无适巠,妾子拜。”又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朝门。”

翻译

在汉朝的《汉书》中,有一段关于五行志的记载非常引人关注。这段内容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和人事观念,特别是关于“服妖”、“龟孽”、“鸡祸”等现象的解释。这些解释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的重视。

诗句翻译

昭帝时,昌邑王贺遣中大夫之长安,多治仄注冠,以赐大臣,又以冠奴。刘向以为近服妖也。时王贺狂悖,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驺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

译文注释

在昭帝时期,昌邑王贺派遣中大夫到长安,制作了许多奇怪的帽子,并将它们赐予大臣们。这些帽子被制作得过于华丽,甚至包括冠奴这样的低级侍从。刘向认为这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所谓的“服妖”。当时昌邑王贺因为沉迷于狩猎和娱乐活动,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对天子健康的影响,还与低贱的侍从一起玩耍,态度傲慢无礼。

赏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这一段历史记录为我们提供了汉代社会风俗和皇帝行为的一个侧面反映。通过昌邑王的行为,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统治者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同时,这段历史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都应保持敬畏之心,遵守道德规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