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十一年夏,周单子会于戚,视下言徐。晋叔向曰:“单子其死乎!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襘,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空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十二月,单成公卒。
昭公二十一年三月,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鲁大夫送葬者归告昭子。昭子叹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今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十月,蔡侯朱出奔楚。
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将以城成周。魏子莅政,卫彪傒曰:“将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谊也。大事奸谊,必有大咎。晋不失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献子属役于韩简子,而田于大陆,焚焉而死。
”`
昭公十一年夏,周单子会于戚,视下言徐。晋叔向曰:“单子其死乎!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襘,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言以命之,空貌以明之,失则有阙。今单子为王官伯,而命事于会,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恭,不昭不从,无守气矣。”十二月,单成公卒。
译文:
在《汉书·志》中记载了关于“五行志”的一则故事。昭公十一年夏季,周单子与鲁国大臣们在戚地会晤,他的行为举止非常缓慢和谨慎。晋国的叔向对此表示忧虑,认为单子可能遭遇了不幸。叔向指出,单子身为国王的官员,却在会议中表现得如此不端,这不符合礼仪规范。他认为,单子应该更加恭敬、明亮地发言,以符合“敬慎威仪,惟民之则”的原则。若不及时改正,单子可能会因此失去地位甚至生命。到了十二月,单子真的去世了。
关键词注解:
- 五事:指五种德行:貌 (外貌)、言 (言语)、视 (观察)、听 (听力)、思 (思考)。
- 貌:外表和仪表。
- 言:言辞和表达方式。
- 视:观察和视力。
- 听:聆听和耳朵的功能。
- 思:思考和心智活动。
赏析:
此段描述了春秋时期一个贵族之间的会面场景及其后果。通过单子的行为和叔向的评论,反映了古代对礼节的高度重视以及个人行为对其社会地位的影响。这段历史故事展示了礼制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同时,它也揭示了当一个人未能遵循既定的社会规范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后果。
参考文献:
[1] 经曰:“羞用五事。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汉书》。
[2^3^][4^] [5^] 原文及翻译均来源于网络资源,具体出处无法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