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诔之曰:“B857天不吊,不DE70遗一老,俾屏予一人。”子赣曰:“君其不殁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弗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予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二十七年,公孙于邾,遂死于越。

庶征之恒阳,刘向以为《春秋》大旱也。其夏旱雩祀,谓之大雩。不伤二谷,谓之不雨。京房《易传》曰:“欲德不用兹谓张,厥灾荒。荒,旱也,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其旱不生。上下皆蔽兹谓隔,其旱天赤三月,时有雹杀飞禽。上缘求妃兹谓D9D4,其旱三月大温亡云。居高台府,兹谓犯阴侵阳,其旱万物根死,数有火灾。庶位逾节兹谓D9D4,其旱泽物枯,为火所伤。”

哀公十六年,孔丘去世,鲁哀公为他哀悼时说:“上天没有保佑,没有留下一个老人,让我独自一人。”子赣回答说:“国君您不会在鲁国去世吧?夫子曾经说过:‘礼义丧失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出现差错。’失去了志向就会变得昏庸,失去了职位就会变成差错。活着的时候不能任用他,死后还去哀悼他,这不是合乎礼仪的;称‘我一人’,这不是符合名分的。国君两次失去,恐怕是天意如此。“
二十七年,公孙于邾去世,于是死在越国。
刘向认为这反映了《春秋》中大旱的情况,夏季干旱时举行雩祭,称为大雩。不损害两种谷物,就称为不下雨。京房《易传》说:“想要德政却不能施行,这就是张狂,其灾害是荒废。荒废是指旱灾,如果旱灾阴云不雨,变化而赤色,就应当除灾。师出时间过长,就是广,其灾害是不生。上上下下都被遮蔽,就是隔,其灾害是天赤三月,有时有冰雹杀飞禽。向上寻求妃子,就是D9D4,其灾害是三月大热没有云。住在高地府衙,就是犯阴侵阳,其灾害是万物根死,多次发生火灾。庶位超过节序,就是D9D4,其灾害是泽物枯焦,被火所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