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胁君之象见。昭公不寤,后季氏卒逐昭公。

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深二尺五寸,杀二十人,蜚鸟皆死。其十月,大司马霍禹宗族谋反,诛,霍皇后废。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雨雹,大如斧,蜚鸟死。

左传曰釐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以为近鼓妖也。丧,凶事;声如牛,怒象也。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是时,秦穆公遣兵袭郑而不假道,还,晋大夫先轸谓襄公曰,秦师过不假涂,请击之。遂要崤阨,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矣。晋不惟旧,而听虐谋,结怨强国,四被秦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

{ 《汉书》记载昭公三年(前708年),季氏专权,“大雨雹”。昭公不悟其象,最终季氏驱逐了昭公。 《资治通鉴》亦载此事:“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

{2^} 《左传》中关于昭公三年的记录,提到昭公被季氏胁迫,未能察觉危机,最终导致季氏驱逐昭公。 《资治通鉴》对此事件也有所记载:“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马头。”

{3^} 根据《汉书·五行志》和《后汉书》,宣帝地节四年五月山阳济阴地区出现大如鸡蛋的冰雹,深二尺五寸,造成二十余人伤亡,以及飞鸟全死,十月间霍禹宗族谋反被诛,霍皇后被废。

{4^}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国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冰雹如斧头般大,导致飞鸟死亡。

{5^} 《左传》中的昭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认为此为近鼓妖之象,象征丧事凶兆。 《后汉书》中描述霍禹宗族在十月谋反,霍皇后被废,与晋文公的预兆相呼应。

{6^} 《汉书·五行志》中提及昭公三年的冰雹预示季氏专权,昭公未能察觉。霍禹宗族在成帝河平二年四月谋反被杀,霍皇后被废,与之前晋国的灾异相类。

{7^} 《汉书·五行志》记载昭公三年、元封三年、地节四年等多处地方的异常气象,反映了古代对于自然灾害的解读和应对策略。

{8^} 《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的“岁星凌心”现象,是古代对天象变化的预测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的位置来推测吉凶。

{9^} 《汉书·五行志》中记录的这些历史事件,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敬畏与应对,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

{10^}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更深刻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及其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观。

{11^} 《春秋》中有多次提到冰雹,如昭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预示即将发生战争;而霍禹宗族谋反之时,霍皇后被废,与晋文公预兆相似。

{12^} 《春秋左氏传》中的这些记录,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古代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13^}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中的历史事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文化传统和民族关系,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4^} 《春秋》中多次出现的冰雹现象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灾害的敏感度,这些历史记录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